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9章電子錶上市

這就是阮桃給設計出來的最適合衛東的管理體系。

衛東說道:“那行吧,貨有多少也無所謂,我們定價要賣多少?”

阮桃說道:“電子錶價格你是要和石英電子錶看齊還是要低一些?”

之前也計算過電子錶的成本,不計算研發的費用,只計算物料和人工的成本大約是不到九港幣,研發成本不到二十萬港幣,電子錶一年可以有上億隻的銷量,攤薄在每一隻手錶上連一分錢都沒有。

衛東說道:“現在石英電子錶價格最便宜的是六十多港幣吧?”

阮桃道:“是的,在市場上精工企業沒有競爭對手,每天的出貨量極多,據說一些霓虹的,漂亮國的,手錶企業已經有破產的了。”

買手錶是為了看時間,有便宜的當然是選石英手錶了,歷史上石英手錶可是把市面九成九的手錶企業都熬死了,只剩號稱是中立國的瑞士還剩幾家公司,後來這幾家把機械手錶打造成成功男人的標誌,高昂的奢飾品才重新煥發生機。

而市面上幾乎都是電子錶和石英錶的天下,最先就是從精工企業研發出石英機械錶開始的,也有指標錶盤看上去和機械錶沒有什麼兩樣,也不用每天上勁,一塊電子可以用一年的時間,當然是受到所有人的喜歡。

衛東說道:“我們成本這麼低,當然要比石英機械錶便宜一些了,有沒有計算過精工企業每個手錶的成本?”

阮桃道:“這個只是推算,精工的成本大約是三十港元以下。”

精工企業只生產石英機芯,其餘的配件都是在市場上採購,這些配件和機械錶都是通用的,採購成本要高一些,所以整體價格要高不少,如果不是衛東推出電子錶精工企業還是可以活的很滋潤的,市場上6090港幣的手錶都是精工的產品,還沒有競爭對手。

霓虹為什麼能在七八十年代快速地發展,主要就是研發了一系列的電子產品,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再加上當時勞動力成本不高,快速地積累了鉅額的財富,連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都被霓虹人買下來了,才有後來的廣場協議的簽署,從此一蹶不振,陷入二十年的經濟倒退。

衛東說道:“那我們就把零售價格定在46港幣以上,搶佔精工石英手錶的市場份額。”

阮桃道:“那我們批發的價格要在35元以上,一隻手錶賺25港元,這個確實是比圓珠筆和打火機賺錢。”

圓珠筆現在批發價格已經掉到一港幣左右了,由於價格的降低市場上的銷量更多了,利潤總量上還保持差不多一致。

不過相比手錶的利潤,圓珠筆和打火機都不夠看了,一年要是銷售一億隻,到手的利潤就要有25億港幣,這比五大洋行的總利潤都多。

阮桃心中一算,這真是有些太多了,別說在香江了,就是放在日落國也能排在前列了。

“賺的是不是有些多了?”

阮桃是土生土長的香江人,當然知道那些馬會和洋行是什麼樣的嘴臉,如果衛東是一個白人,早就可以成為馬會董事了,或者立法會議員等職位,到現在港府就好像看不到易衛東似的,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即使秋雨集團每個月都捐款一百萬港幣,也還沒有買來上面對衛東的認可。

這中間很多的捐款可都是流入了那些洋人的口袋裡。

衛東也有些頭疼,錢太多了也不是好事情,尤其是洋人統治的香江,要是換個地區發展也差不多,到彎彎去以後等李登灰上臺,自己就會被標上賣國賊的標籤,要是到漂亮國也還是強盜的後代統治的地盤,吃相也更加的難看,相比還是在香江好一些,至於這手錶的銷售賺的多了洋人會不會眼紅,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衛東無奈道:“先發售試試看,我們成本可以設計的高一些嘛,多進口一些材料,買一些貴重的金屬,推高手錶成本。”

阮桃也是一時著急,對啊,別人不知道我們成本,把成本設計的高一些,賺的少了就不會招來別人的窺視了。

精工企業的機芯出售都要35港幣左右,我們也可以說機芯成本高啊,這麼賺的利潤就少了。

衛東接著說:“原本我是不想交給五大洋行代理的,看樣還是要和他們合作,讓出一部分市場給他們,有他們做代理,也少了有人對付我們。”

膚色不一樣,即使做不成盟友,也要是生意夥伴,最起碼一般的洋人不會來找衛東的麻煩。

阮桃道:“我明白了,原來還有這一層意思。”

雖然圓珠筆和打火機收到五大洋行一年兩個億的代理費,可五大洋行自身賺的更多,一直也相安無事,埋頭努力發展。

現在如果衛東撇開五大洋行,不給他們代理權了,五家洋行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想著花樣找衛東的麻煩。

所以衛東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在一個生產商,依靠專利生產產品,避開貿易為主的洋行地盤,零售上也只是在偏僻的居民區開了一些百貨商場,還沒有進入中環,灣仔,銅鑼灣和九龍等發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