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章 這就是封建

席至向晚,宮中來人,抬了一個大箱子,向吳升宣詔,卻是國君慶予聽說吳升今日擺酒納士,特地送來的賀禮。

說是賀禮,其實也有賞賜之意,吳升助他嗣爵登位,又連番建言,所獻之策幾乎成了今年大庸最頭等的國策,並且是可以延續數年、十年的大計,如此大功,只拜一個客卿,慶予自己都過不去心中的那道坎。

比如寺尉易樸,很快就要晉為司空,寺尉之職,則由門尹庸季接任,這都是要職。元司馬官職到頂,加無可加,慶予就給了大量錢財,所以抬一個大箱子過來,就是理所當然的。

吳升謝恩之後,當場將箱子開啟,裡面有爰金六十鎰,法器和靈材更是不少,且都是好東西。別看慶予剛剛坐上君位,還沒徵賦,這些天想必又在不停賞賜、不停花錢,但抄了成雙帶不走的大半家當,以及死鬼卜尹的府邸,足可以讓他吃得飽飽的。

“今日群賢畢至,君上所賜,頗有不凡,諸位若有喜愛之物,便請自選,不用替我簡省,這是君上之恩,也是諸位應得的!”吳升很大方,沒有說只讓人賣命出力而一無所得的,這個觀念他一直秉持得很好。

除了墨遊、嶽中推辭了一番被說服,其餘門客都沒客氣,每人依照自己所需選了一件。墨遊和嶽中挑選的是上品靈材,庸直、盧夋等門客則選了鬥法所用的法器,要麼主攻,要麼主收,大大彌補了自己鬥法的不足,增強了實力,各自歡喜不提。

宮人又宣一詔,這是對吳升拜為客卿之後的封地確認令。客卿屬於下大夫之末,國君可以給封地,也可以不給,全看心情,慶予的心情很好,所以必須給。

給吳升的封地,正是前些日子巡狩之時,依吳升之意所賜。

慶予本想讓吳升在國中自選,只要是無主之地,都可以封給他,但國中縱橫不過百里,好地方早就封得差不多了,哪裡還有拿得出手的?因此已經做好了大出血的準備,如果沒得選,就把自己為公子時的封地拿出來封給吳升,那可是竹葉溪邊的千畝水田!當然,拿了封地,今後就要向國君繳納稅賦,這是身為卿大夫的責任。

但吳升沒有選在國中,而是直接要了芒碭山,確切的說,除了安葬大公子成雙陵園以外,芒碭山的其他地方,他都要了。

當時就令慶予感到為難。芒碭山是一片很大的地盤,綿延百里,幾乎不比庸國小,但此事無關土地大小,而是分封的有效性問題,說白了,那不是庸國的土地,封給你有用嗎?

吳升的回答是:“今年不是庸國之地,那就看明年,明年若還不是,就看後年,三年不是,臣可等五年,臣相信,最晚不會超過十年,芒碭群山,必納入君上治下!”

一席說完,慶予大為振奮,當即同意:“便封芒碭山予卿,世世代代,永不納賦!”

當時不僅是慶予振奮,就連元司馬、鍾司徒等大夫聽說後同樣振奮。

元司馬錶示,只要百越蠻子敢侵犯芒碭山封地,他必帶兵出征。

鍾司徒表示,他會想辦法和連山部、蒼梧部大頭人溝通協商,讓兩部承認芒碭山是吳升封地這一事實。

最賣力的是工尹,他督促野人們修路的時候,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爾等想要成為申大夫的領民麼?那就快一些,再快一些!”

沒錯,被挑選晉升芒碭山國人者,將成為吳升的第一批領民,以吳升為主,向吳升效忠,受吳升照拂,向吳升納賦。

這就是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