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七章 天地內丹法

聽東籬子將煉丹之法分為外丹和內丹,吳升忽然間想起,當年在雷公山上,木道人對自己說的那番話:“煉氣本義,即為煉丹,青妙玄功,其源為煉丹之法,於體內成丹,以代氣海之用。”

思忖間,向東籬子問道:“前輩可知木道人?”

東籬子想了想,搖頭:“未曾聽說過,這是何人?”

吳升嘆息道:“一位前輩,死在了稷下學宮兩位奉行手上。。”

東籬子問:“這個木道人,你認識?”

吳升點頭道:“木道人曾說,煉氣本義,即為煉丹。”

東籬子默然片刻,道:“果然是位高人。”

哀思少時,吳升道:“前輩請講。”

東籬子道:“九轉一氣丹極適合作為第一爐內丹煉製,蓋因其主藥綠蘿產自仙都山,此山你當知悉,老夫就不多言了,因此綠籮有先靈之氣,當為藥引。”

當下,便向吳升傳授內丹煉製法門。

欲煉內丹,應先開爐鼎,其步驟共有三個,首先是“六根共震”,即於氣海中鼓盪真元,使“丹田火熾,兩腎湯劑、眼吐金光、耳後風生、腦後鷲鳴、身湧鼻搐”,完成了這一步,便可以開始“金液還丹”。

六根震動時,舌根產生的金液, 為修士本源之液,最為珍貴, 不能浪費糟踐, 需將其引入丹田,形成不斷迴圈, 猶似高崖泉湧、深谷溪瀑,這便是金液還丹。

接著,再將真元在奇經八脈中游走,將所有阻滯全部打通, 這叫“通大周天”。

實際上,東籬子正是借鑑了丹爐的結構和執行方式:六根震動, 相當於“規劃”丹爐的結構, 金液還丹, 相當於構建灌溉的爐頸, 通大周天, 通的是真火通道。

完成了這三步, 身體和氣海被賦予鼎爐之能,可以準備煉丹了。

煉丹先採藥, 採藥要辨析丹鉛、河車、朦朧氣,即將靈材在體內解析配比, 陽氣下降為丹鉛, 陰氣上升為朦朧氣, 殘渣化為河車。

再以真火煉製,以七返之法令丹鉛出丹砂, 以中宵漏永法析朦朧氣以生金水——此金水非舌根金液,丹砂、金水滴落河車之中, 再以造化交媾法令河車出黃芽。

東籬子儘量以淺白的話語講述:“天有五行,地有五行。天有五行者, 水木土火金。地有五行者,火金水木土也,此皆屬陰陽二氣之所生, 又各以土為主。此二土即圭,黃芽為真丹之金,金產土內,是謂刀圭。此時舌根吞吐金液,上朝天庭,歷泥九,降華池, 飲之則飛下層樓,直詣絳官, 複流入氣海丹鼎之中,灌溉黃芽,週而復始, 無有休息。此名自飲刀圭。”

經過這一系列步驟後,即完成了煉製內丹的所有法門。

聽罷,吳升信心更足, 因為他的氣海是由青妙玄功重塑出來的,而青妙玄功,同樣是內煉之法,與東籬子的天地內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質相同,煉起來就沒什麼難處。

於是吳升開始按照口訣打坐,震動六根。在他的內視中,隨著六根齊震,漸漸震出來一塊相對獨立的區域,身體大部分被劃入這塊區域中,看上去好似一座人形鼎爐。

震動了三天後,鼎爐漸漸穩固,不再與其他部位“泯然”。在震動的過程中,舌根不停產生津液,溫和微涼,細品時,又含顆粒感,此為金珠,故名金液。如果沒有金珠之感,意味著震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