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老叔之父,當年是自己的鼎力支持者,在上庸時沒有少為自己搖旗吶喊。其後建芒碭山封地,庸老叔也是第一批投奔來的,身為一甲之長,將芒碭山封地建得好生興旺。
思及往事,已是三十多年前了,當年的庸甲長年歲便已不輕,三十多年後身故,其實並不意外。
吳升怔怔良久,問:“老爹高壽?”
庸老叔哭道:“九十六。”
吳升嘆道:“喜喪,喜喪了,莫要悲傷,該辦喜喪。”
沒有修為的普通人,能活過六十已是高壽,在庸老叔這個資深煉神、一地行走的照拂下,庸甲長活到九十六歲,這是妥妥的高壽高壽高高壽了。
庸老叔抹著眼淚道:“主上說得是,我家預備停靈七日後下葬,此來不求別的,想請主上賜我父一語,我父下葬時可以有個風光。”
吳升拔腳就往外走:“鍾離跟我走,去祭拜庸甲長!”
揚州鹿鳴澤,這座當年吳升安置門下的莊園,如今早就成為揚州左近最為顯赫的莊園,其中兩座大宅便是庸家,東側為庸直的府邸,西側便是庸老叔的宅院。
吳升抵達時,正是庸甲長停靈至第三日,裡面人來人往,都是前來弔唁祭拜的,揚州官府更調了一隊衙役前來維持,凸顯庸家在揚州的地位。
這些年,吳升的形象早已和禹王重合,世人在供奉之時早就熟知,可謂深入人心,他一出現,頓時震得所有人目瞪口呆,當緊跟在後的庸老叔唱名時,更是跪倒一片。
吳升直入大堂,望著堂上的那口棺槨,以及靈堂上的牌位,輕嘆一聲,接過庸老叔遞過來的燃香,插入香爐。
“取筆墨來!”
立時有人取來筆墨白緞,吳升提筆,一時間也想不出好詞,畢竟庸甲長這一生實在太過平凡。沉吟片刻,乾脆不想了,寫字不是目的,目的是一句話保庸家世代平安。
於是揮毫而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院中頓時哭聲一片。
吳升寫完後將筆一丟,與庸家人挨個見面,好言勸慰庸甲長老妻:“老夫人,人死不能復生,止悲!若您老哭壞了身子,庸甲長泉下有知,必不安心。”
勸慰之後,吳升拱手道別,攜鍾離英駕雲而去。
身下宅院中,知賓高唱:“魂兮,歸去!”
庸老師在唱頌中痛哭失聲,五體投地,拜送吳升。
回到龍虎堂,見吳升依然發呆,鍾離英反過來安慰他:“學士不必傷感,庸家受學士祭奠,百年富貴無憂。”
吳升點了點頭,卻有些心不在焉,而是反覆思量著臨別之際,主持喪事知賓的那一句高唱。
魂兮,歸去!
思慮片刻,吳升立刻起身,出泰山天門。
南天門已然矗立於虛空之中大半年了,卻無人於此設卡登記查驗,依舊任由諸天仙神自由進出。
吳升認準北陰世天門,一頭就紮了進去。進去之後,原想徑直去往羅酆山,行了沒多遠,忽然拍了拍自己額頭,暗道真是傻了。
酆都大帝和自己壓根兒不對付,直接過去請教問題,人家願意搭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