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如打雷般的聲音從湖底傳出,一道水柱隨即噴湧而起,水柱噴到離湖面約十餘米時“停止”。一團青霧從水柱中浮出,它逐漸凝聚成一道“野獸”的形態,無聲的咆哮傳出,一道無形“真氣”朝利刃般劈出。
湖水被一分兩半,湖岸同樣被切割形,沿途計程車兵皆無倖免。
兩個營尉瞬間眼就紅了,咆哮著朝那“獸靈”釋放武將技,然而,距離、高度皆超過武將技的“印域”,使他們的武將技打了個寂寞。
趙君宗對於“高高在上”的“獸靈”也無可奈何,他又不會飛,如今的策略就是潛入湖底,斷掉“水柱”。他穿上“水靠”,卟嗵一聲就跳入水中,湖深約十餘米,他有“會水”特技,最深能潛到50米。
湖底能見度還是比較高的,“水靠”維持時間是3炷香,“靈窟”位置很好找,潛到底後,在湖底漫步而行約二十多米就能看到。
靈窟是代指,統稱,並非洞窟,“鯴湖”底的靈窟是一具龐大的骸骨,大量的“白品”靈類附在這具不知是何物種的骸骨上吸食著給養。感知到趙君宗的接近時,“靈類”們如炮彈般以自身為武器,朝趙君宗疾速彈射而來。
水底的阻力顯然並不影響“大恐怖”,操縱著“趙君宗”靈巧的避開“靈類”,而趙君宗也沒有閒著,拔刀、拖刀、挑斬、一擊,時而順序施展,時而拆散組合,將脆弱的“靈類”一一擊殺,獲得不少的“靈丹”。
隨著趙君宗不斷接近,越來越多的“靈類”感受到了威脅,紛紛發出無聲的咆哮,以彈射的方式向趙君宗發起攻擊,然而,不是彈射個寂寞,就是被趙君宗一刀砍殺。
“咦、唔、啊、哦”,距離足夠近時,腦中響起熟悉的“單音節”,趙君宗嚇了一跳,這玩意兒也是“三國人物”?
隨即感覺不對,“三國人物”應該是藏在巨大骸骨內部,他貓腰往裡走,空間頓時變得狹窄,但“靈類”卻突然不再攻擊他。
在一排排肋骨般的骨骼內走了一段路,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個類似“骨室”的地方,那裡豎立著一尊兩米高的“雕像”。
武安國、區星都是銅雕像,褚飛燕、嚴百虎、留贊都是石雕像,區別在於,銅雕塑都是供奉在廟宇,石雕像則是風吹日曬無人供奉。
或者有人供奉,但後來被遺棄,就如褚飛燕原本被供奉在飛燕臺,後來被“魘氏野人”給遺棄到角落。
但這尊“三國”人物雕像卻是由“骨頭”製成的,而隨著趙君宗抵達“它”近前,“它”向趙君宗發出的“單音節”頻率更快,聽得趙君宗略感頭暈。
“這就奇怪了”,趙君宗嘀咕。
因為按照“褚飛燕”復甦的過程,還在上面發威的“獸靈”,應該會被這尊“骨雕像”吞噬掉才是。
“莫非品質不夠?”
“獸靈”必然不低於“紫品”,如果“骨雕像”不吞噬的話,顯然就是在養著它,等它晉升“橙品”後再吞噬。可惜聽不懂那些“單音節”,若是能聽懂,也就能知道怎麼回事。
“骨雕像”給趙君宗感覺有點落魄,褚飛燕等人就算沒有人供奉,卻仍然有自己的“祭臺”,就算“祭臺”被“鵲巢鳩佔”,鳩卻也沒辦法移開鵲。
但“骨雕像”明顯是被搬離自己的“祭臺”,那他是怎麼被搬移的?又是誰有這麼大能耐搬移呢?趙君宗又不是沒有搬過,在祭臺內搬時輕鬆無比,一旦要離開祭臺,就重如泰山。
“搬、扛、背”等等沒有設定,但傷害值與承重相等。
趙君宗如今是“傷害+9、抗擊+9、真力+90、速度+9”的屬性,也就是能扛起“9”重量的物品。他都能搬動褚飛燕石雕塑,這尊“骨雕像”搬起來也沒有難度。
搬後來變成背,再後來就變成“拖”。
不出所料,巨型骸骨並不是“骨雕像”的“祭臺”,它可以離開,而趙君宗一拖著它離開巨型骸骨,“靈類”就再次瘋狂彈射而來。
轟隆,頭頂傳來巨響,隨後,在湖面耀武揚威的“獸靈”出現,它似乎忌憚著什麼,沒有象無智“靈類”般攻擊趙君宗。
“你是人還是真上?”
“獸靈”層次果然低,【漠營真靈王】見到趙君宗時,就視他為同類,而“獸靈”卻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