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星】整體實力是很弱的,但【殷、虞、燧、衍】的實力極其強大,正是四個星球的強者們插手,才讓所有【選帝】寂滅。
很多符合條件的,其實都是在【帝戰】時就寂滅的,這自然是四個星球強者們,派出大量修煉者成為【帝戰】的反方。
但趙君宗崛起的速度太快太快,而推動他成為【選帝】的幕後者們,顯然也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在最短時間內犧牲百餘億修煉者,為他奠定【帝星】的形成。
等四個星球大佬們反應過來,已然是來不及,此時就只能派出強者尋找【漢星球】,進入後再尋找【漢帝】,找到後自然是要幹掉。
所謂命運可以抗爭,但【出生】是無法選擇的。
那些出生在【虛暗】的種族,難道是不想出生在【光途】或混沌五方星球嗎?他們只是無法選擇罷了,所以,若是有選擇,他們自然不會放棄。
推動趙君宗成就【帝星】的,是來自【虛暗】深層的力量。
不管趙君宗能否成功,他【帝星】形成那刻,當初54座【光途】要塞所環繞的【虛暗】,都必然受法則影響,全部融入,成為【帝星】疆域的一部分。
而參加【帝戰】的正方【上祇】們,【祂】們其實絕大多數都“出生”於【五方星球】,加入趙君宗陣營並非背叛自己的【星球】,事實上也談不上背叛。
【祂】們選擇加入,首先是【帝戰】有益於其等修煉,其次是【帝星】成形後,選擇性更多,即可選擇殺掉【漢帝】,也可選擇匡扶【漢帝】,更可以保持中立。
而就算選擇匡扶【漢帝】,也仍然可以背叛,就看願不願意付出【背誓】的代價。
【漢帝】若是成功自然是最大收益者,若是失敗也是損失最大者,其【祂】等存在不管是如種選擇,其實都有所收益,無非是多寡的區別。
若是選擇匡扶【漢帝】,則降臨【漢星球】時,與【漢帝】一樣都將開始“重修”。
但可以除了修煉外,其它什麼都不做,賭【漢帝】自己能【登基】成功,如此就可以躺著受到【冊封】。
【漢星球】疆域由【世界、虛暗、光途】組成,疆域架構上則大致保持“原狀”,也就是【世界】不會被切割。
而【光憑】與【虛暗】則是融入其中,形成【漢星球】生生不息的能量,沒有五行、五衍、五乘等等的區別,或者說已然融合了所有,稱為【原色力】或【原力、色力】。
修煉體系依然是【兵備】,但屬於整合,即不再有【執戈、百曉】等職業,也沒有【兵器】使,只有各種修煉【原色力】的方式。
而所有“智慧物種”都必然與【漢帝】相似,也就是所有納入【漢星球】的修煉者、普通民眾,都是血肉之軀的“人”。
【漢星球】的形成速度,比預想的要快得多,趙君宗尚未閱讀完【光途】傳輸的資訊,狀態猛然一虛。
不等他反應過來,失去修為的他被無可抗拒的力量,傳送到一處綠地,他頓時心中也開始發虛,開局連條內褲都沒有嗎?
由於自身【世界】並不會感受任何異動,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已成為【漢星球】居民,而若是【世界】是荒蠻的,則保持著荒蠻,若是現代化則就是現代化。
趙君宗捂著不可描述之處,在此片綠地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可遮擋之處,最後索性就放開了,大步奔跑著“溜”鳥。
對於能否【成帝】,他並沒有多去琢磨,反正有【百分百預判危險】,寂滅是不可能寂滅的,最多就是重新【登祇】。
他是能確定自己【百預危】沒有被重置,但除此之外就一言難盡了,【塵緣】被重置成為未足寸。
若是他原來是天生九寸,重置後依然是九寸,只不過他原來就是未足寸,如今自然也是未足寸,好在是能夠增漲的。
由於【塵緣】不足寸,儲存在其中的浩瀚資訊也就被【封印】了99%,但未被封印的卻也是相當有用的,讓他清楚如何增漲【塵緣】,如何修煉等等。
【漢星球】的時間流速是與【光途】同步的,也因此能感覺到一天格外漫長,趙君宗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反正是感受到許久未曾有的飢餓與疲憊。
好在他這些年修煉,也是多少掌握了野外生存技巧,就算沒有修為,對植物、礦物等等都有一定辨識度,不會吃了某些植物就躺闆闆。
此地野外可食的植物還是有一些的,趙君宗也算是充了飢,然後就聽到一聲弱弱的“可以給點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