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進入敵方地盤時,後方是無法知曉前方部隊在哪個敵方【主城】,也就無法建立特殊頻道,必須是前線部隊建立特殊頻道後,主動聯絡“後方”,如此雙方才能建立聯絡。
也因此,趙君宗部的【通迅機要室】,建立頻道並向【丁字頭】本部主動聯絡時,也就收到“七萬”賬戶匯款動向被抹滅的訊息。
趙君宗聽到這個訊息時,立即取消上限“七萬”新兵被風暴捲走的謊報,而是讓【駭客】們告訴【丁字】本部,我方沒有收到【薪酬】。
“上峰”很清楚【駭客】是無法擷取【圓】,更不可能篡改“匯款”的帳戶,而要確定【薪酬】是否到帳,只需要檢測那七萬帳戶即可。
七萬新兵在叛變時,已是將【越國鐵牌】進行登出,如此查詢也就會得到,並不存在這些帳戶的資訊。
“上峰”驚了,詢問【丁字後師】,七萬新兵哪裡去了?
【丁字後師】詫異,七萬新兵都在【上陵城】啊!
“上峰”有些懵逼,如果七萬新兵好端端的在【上陵城】,那七萬個帳記怎麼會不存在?而不存在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全體登出。
“上峰”同時還有另一個疑問,為何【後師】會分成兩部?
【丁字後師】回答,當前進入【荒漠城】境內的是“主力”,準備先打下一處前沿基地,再讓七萬新兵進入,另外也是讓新兵們有更多“強訓”的時間。
“上峰”自然要去諮詢【上陵城】的盟友,“盟友”回答確實有一支【越國】軍隊在境內,人數約在六七萬。
【上陵城】之所以會有這個回答,在於【忠漢會】並沒有打出旗號,使用的是【漢煞會】的旗號。
而隨【漢煞會】作戰的,也只有兩三萬,並且還是輪“戰”的。
雖然出現很多陌生面孔,但【上陵城】境內的原住民數理達到七百餘萬,【魏國】本土的人則只有三十餘萬,一些人分散在城堡、城鎮。
“上峰”命令【丁字後師】派暗探返回【上陵城】,查明七萬新兵的動向,趙君宗得到這個命令時,頓時就鬆了一口氣。
他並不在意在叛變的罪責,原本也是不在意“貪沒”的,但發現所有屬下都支援自己時,他也就有了愧疚。
畢竟,屬下們支援自己,只是以為共同分擔“新兵叛變”的罪責。
若是知道他“貪沒”2100萬圓,是不可能一起分擔的,因為趙君宗獨吞了。
趙君宗派出10名暗探,他們也是知道“新兵”全都叛變的,也就需要“統領”授意後續的行動。
趙君宗讓10名暗探,依照常規的“探查”時間。
查實“新兵”叛變之事後,前往【上陵城】,找到【越國駐事處】,透過【駐事處】的【機要】兵備,向他彙報“實情”。
“新兵”叛變時,造成三千餘【十夫長、伍十夫長、百夫長】的陣亡,這些人的【鐵牌】都已回收,10名暗探前往【上陵城】時,也是全部帶走。
趙君宗口中的“上峰”,一般是指統管【丁字部】的【第四指揮部】某位指揮使,若是總指揮使“霍景瑜”,則是代稱“總峰”。
總指揮直轄【甲字頭】,另外三位指揮使,則各自直轄【乙丙丁】三個字頭,有的指揮使喜歡在一線,有的則會呆在【指揮部】。
直轄【丁字頭】的指揮使是“梁氏”,是霍姓世家的家臣,沒有姓的話,是無法建立“世家或家族”的,而無姓無氏者,則不可能成為“家臣”。
【徵北府】的大佬是霍元光,即霍姓元氏名光,爵位是【越國大公】,官位是【越國徵北大將軍】,徵北府統轄“三軍”,總兵力約兩千萬。
只要是建立【軍府】的,都必然是極其強大的【王國】,因為【漢闕】統一了軍制,一府三軍是規定,而一軍總兵力都是超過“五百”萬的。
很多小國都只是【字頭】編制,因為兵力達不到【漢闕】所規定的,但若是自稱某某軍也是可以的,只不過會遭到周邊國家嘲笑。
雖不能說【徵北府】就是“霍姓世家”的,但【徵北府】內確實有大量霍姓世家的家臣、子弟,“霍景瑜”這樣的嫡系子孫,更是佔據重要的位置。
【越國】會不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趙君宗是一點不關心的,他沒有讓1、2團繼續深入。
等“上峰”得到“新兵”全部叛變的訊息,就命令趙君宗率部返回【上陵城】,與此同時,【上陵城】的【越國駐事處】,也接到了一系列命令。
趙君宗率兩團返回【上陵城】境內沒多久,就迎來一個使者團,使者團進入營地後就分散開,顯然是要詢問。
此次使者團的兩位大使,則直接與趙君宗面見,但並沒有詢問“新兵”叛變之事,而是直接宣讀對趙君宗“罰薪七晷”的懲罰。
趙君宗掐指一算,自己每晷5萬圓的薪水,七晷豈不是35萬圓,這就不能忍了啊!
不等他抗議,兩位大使就說,此番若非“霍總指”的干涉,責罰是不會如此輕等等,巴拉巴拉,話裡話外,就是要讓趙君宗記住“霍景瑜”的恩情。
“霍景瑜”如此明顯的拉攏,趙君宗自是知曉,也知為何會被拉攏,原因就落在【漢闕】為他營造的沒落“秘銀世家”家主身份。
【漢闕】是可以“繫結”的,卻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繫結”,簡單的說,【漢闕】也有選擇權,更會主動“投奔”。
形成當地事實割據,當地品質最高的【漢闕】,就會主動投奔“當”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