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卷 你只是如果,他以為是結果 584~585節 策略紛飛的漢夜

【上陵城·風陵堡】位於【主城】西南,扼守【上陵】全境的南端要害,也是【上陵城】通往【荒漠城】的唯二通道。

此堡如今已是插上【漢煞】旗,旗幟圖騰是“鬼面雙翼虎”,旗幟主色為“白”,圖騰的色彩是“黑、褐”,而主色即是勢力等級為“白”。

如果沒有佔據【城堡】或【城鎮】,旗幟主色就是“灰”的,代表勢力等級為“零”,等佔據整個【上陵城】全境,勢力旗幟主色就會變為“綠”。

3~5個【主城】的疆域,勢力等級才會升到“藍”。

勢力等級關係著【主權】建築、【漢闕】、【吉】等等的增益,若想爭霸【漢星球】,“勢力”等級的經營時相當重要的。

若想“建”國,必然完整一個【主城】全境的事實佔據,而這種事實佔據的“象徵”,就是繫結【主城漢闕】。

若是尚未建立【主城】的疆域,則就要麻煩許多,需要集齊所有【主權建築】,儲備所需要【主城】建立資源,等等。

【漢煞】組織的大頭目叫“胡老須”,身材極為魁梧,目測身高約2.3米,頭髮、鬍鬚都極為茂密,羨煞那些中年禿頂的人。

趙君宗不是很懂【漢闕】的“幽默”,在野勢力的都是“頭目、首領”,正規軍則是統領、大頭領,等等。

由於他是【忠漢會】大頭目,與【漢煞會】合併的話,有些協議是需要他親自簽署的,否則,只能做為口頭協議,對雙方的合作會有所影響。

支援【漢王】,自然是要相信【漢王】登基會成功,那此後論功行賞的“依據”是什麼?空口無憑,就必然需要【漢闕】做為“見證”。

而所有【漢黨】分支的“旗幟鮮明”,就是這種“見證”憑據,只有“旗幟鮮明”,在遍地【漢闕】下,其組織的功績才會被記錄在案。

【漢峰會】之前雖然已經登出,但檔案卻依然儲存,只要【漢峰會】的成員還活著,那此人立下的功績都會在【漢王】登基時被“統計”。

兩個組織的合作、合併等等,也就需要簽訂協議,如此才能賬目分明,方便【漢王】登基時論功行賞。

而相關協議,也有利於沒有【漢王】調解時,雙方產生分歧導致反目成仇,孰是孰非也就有“據”可循。

也因此,有些協議“小頭目”們可以籤,有些協議就需要“大頭目”協商,然後才決定是否要籤,大頭目都不在或只有一方在時,也就只能“口頭協議”。

當前【漢王】勢弱,【漢黨】各分支目標一致,倒沒有什麼齷齪,可以說都相當“大方”,此次合併也就很順利,同時也確定【忠漢】主導地位。

對外的旗幟依然是【漢煞】,畢竟,在【上陵城】,還是【漢煞會】的名聲更響亮,也有利於【忠漢會】的隱蔽。

會晤結束,“渾無邪”送趙君宗離開,待與所有人拉開一段距離後,他手中突然多出一個黑色箱子,顯然他的【兵備】中有【儲物】。

箱子內裝滿“歹”字形的【圓】,有些是【忠漢會】此段時間掠奪所得,有些是【大奉】國的援助。

“大奉國兵鋒銳利,為何要援助我們?”趙君宗不解。

“正要說此事”,渾無邪回答,“上陵城的虛弱已是顯明,【大奉】卻沒有攻略,我們判斷【大奉】遭遇了圍攻”。

就當前情報,能知道【越、魏、興、阿思汗】四個【王國】聯盟,一起抵抗【大奉國】,雖然不知【大奉】本土的位置,但也能推斷,【大奉】國周邊不止此四位強敵。

【漢星球】當前的局勢,強國四面樹敵是很正常的,就比如【越國】,在沒有遭遇【魏國】前,也是四處擴張。

在與【魏國】大戰數場後,雙方實力伯仲之間,最後就坐下來談和,而【興國】則也是這種情況,只不過是與【魏國】談和,如此就達成【三國】聯盟。

【越魏興】聯盟後就一起進攻【珠涼曼達】,而【阿思汗國】也很強,雖然無法“我要打十個”,一打三卻也暫時不弱下風。

如果【大奉】沒有介入,【阿思汗國】估計也是會坐下來“和談”,而【大奉】的介入,則加入了四國的聯盟。

從“地理”位置看,【越、魏、興、阿思汗】最初都不接壤,而是透過“擴張”才逐漸接壤。

如果【大奉】不介入【荒漠城】,【珠涼曼達界】必然被瓜分,從而四個王國則連線成一片,彼此若是聯盟,則無法再從這個方向擴張。

但【大奉】卻是直接貫穿【魏、興】兩國的疆域,一通橫衝直撞,把四個王國的精銳打得幾乎團滅,從而建立【荒漠城】。

【荒漠城】實際上是【大奉】的一塊飛地,【大奉國】是以長途奔襲的方式,從【魏、興】兩個王國的疆域穿插抵達。

“渾無邪”認為【大奉】所穿插的疆域,屬於【魏、興】兩個王國新佔疆域,而且應該是“腹部”區域,駐兵不多,才會讓【大奉】百萬大軍過境。

百萬只螞蟻過境都必然壯觀,何況是百萬的人,【大奉】能穿插至【荒漠】,即有本身實力強大,亦有【魏、興】防禦疏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