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只拿一塊,僅是研究所需,也可以說是“收藏癖”。
正欲離開“閩界”返回“世俗界”時,感知到那“炮車”形狀的【兵器】,趙君宗心想莫非是不服,要來挑戰?
但並不是,自稱“巴斯摩達”的【兵器】族,表示要請教修煉上的疑難。
“譜牒:巴斯摩達。源自【兵器譜:侖者】,白黑色,刀狀,天生隱忍,擅殺、敏銳”。
“源念生智,使意化形”,【兵器】尚未化形前,智慧再高,也只具有“屬性”,而無其它能力。
但此處的“化形”,其實是選擇“能量”體系,也就是【行色力】或【元色力】。
據說【仙】是“人”形,而此處的“人”形很是籠統、片面的,畢竟,從未見過【仙】的真實形態,所以,“人”形就是一個頭,軀幹,雙手、雙腳。
之所以要強調“人”形,跟“能量”體系的誕生、運轉有密切關係,在“五行氣”未被發現前,【太上諸界】修煉的都是“元氣”。
【元氣】與【五色氣】調和後,形成【元色力】,【元色力】就是【太上諸界】,唯一能驅使【術】的能量。
但要想修煉出【元色力】,就需要化成“人”形,在“人族”尚未出現前,唯一參照物就是【域外族】。
【域外族】與人族的區別在於“眼、耳、尾、翼”。
趙君宗看到的【六御】,全都是九眼、九耳、九尾、十二翼,而正是藉助這些“器官”,其等能驅動“九宮、六星、奇門、兩儀”等超【術】。
【五行氣】是人族獨有的“能量”,經由【五色氣】調和,形成【行色力】,這就給【兵器】各族提供新的一條能量修煉體系。
為何【兵器】各族總想脫離?
因為究其根源,真正的【兵器】只有龍、鳳凰、神、魔、巫、妖,其後誕生的【兵器】,實際上是融合無數世界生物形成的。
如果【地藍星】沒有“五行氣”,有些人會死去,有些人則被煉化為【兵器】,若是能保留生前記憶,則必然會想恢復“原態”。
這就是為何只要誕生“源念”,【兵器】就會產生脫離的渴望,因為其等本來就不是【兵器】。
【兵器譜】上的各種戰爭,根本上也是源於這種渴望,而“人”類及“五行氣”的出現,為無數“源念”兵器,開闢出一條全新的“掙脫”道路。
在“人類”及“五行氣”沒有出現前,【太上諸界】的【兵器】們,掙脫方向就是化形為“多眼多耳多尾多翼”的人形,也就是【域外族】。
但【域外族】形態存在“內部”複雜性,也就是“眼、耳、尾、翼”的作用,這就需要“傳承”。
若無相關“傳承”,只得其形,必遭反噬。
相比之下,“人”形就簡單的令人淚奔,人族修煉要素就是【塵緣】,最重要的是,人族自身是無法修煉的,必須藉助【兵器】。
“源念”可代替【塵緣】,自身就是【兵器】,所有要素皆齊全,哪位【兵器】不傾向簡單的“五行氣”能量體系?
崇吾、鵲山等就是化形為“人”,雖未進化出“血肉”之軀,但已經能凝鍊出【行色力】,也就可以施展各種【術】。
巴斯摩達當前“炮車”形狀,是其原始形狀,簡單的說,依然是鋼鐵機械,而不是“血肉”之軀。
其自然傾向於“五行氣”修煉體系,也非第一次在【侖者神】面前化為“人形”,但皆遭到喝斥,乃至毆打。
“鳧族”是被【太上】融噬,而被迫轉化為【兵器】的種族之一,只要沒有跌出【兵器譜】,就算誕生時沒有“源念”,等以後有,則就能恢復以往的記憶。
而“閩界”的北部,正是“鳧族”母界融入【太上】的地方。
只要有源念,並知道“閩界”北部的一些地貌特徵,則就清楚,這裡是其等“故鄉”,都會紛紛趕到此處,“侖鳧庫”就是如此形成的。
“五足三首六翼”是“鳧族”的原生形態,這種形態早就被證明,即不適應“元氣”,又不適“五行氣”。
然而,【侖者神】依然用【生命點】,構築化形成五足三首六翼的“血肉”之軀。
祟吾、鵲山等人尚未構築化形為“人”的血肉之軀,也就可以隨時更改為其它的形態,但若是其它形態,就無法產生【行色力】或【元色力】。
“這意味著【侖者神】,當前只有屬性而無【術】”,趙君宗恍然,難怪不敢跟他動手啊!
只有“屬性”不意味著【侖者神】很弱,【系統】阻止他跟【侖者神】戰鬥,充分說明就算只有“屬性”,【侖者神】也有一定機率“秒殺”他。
趙君宗也因此不明白,巴斯摩達找他巴拉巴拉說一堆,究竟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