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 瞎子看見聾子聽見,啞巴喊相信愛情 第288節 猿蛸戰爭

趙君宗的“感知”延伸,複製自“北閩陸地”四塊界碑的“資訊”,將整個【猿湧】頂部形成“影像”,讓他能清晰知道前方的情景。

不僅知道前方哪個位置有窟窿,還知道邊緣的距離,更知道【猿湧】前、左、右三個方向的水域,潛伏著大量的“水蛸”。

白猿與水蛸都需要彼此的塵玉或晶石,緩解【緣刃化】狀態,最開始彼此都採取偷襲方式,但收穫卻是單薄。

也不知何時,雙方形成默契,在每日太陽西下之時,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不論輸贏,雙方都有豐厚的收穫。

但每日戰鬥對彼此族群數量的消耗太大,若是如此繼續,雙方族群都必將滅絕,對於族群延續有本能危機感的雙方,慢慢的改了30天一次大戰。

然而,不管是一日一次大戰還是三十天一次大戰,白猿與水蛸的發育週期都是較長的,兩方族群的數量不斷下降。

曾經誕生百萬力量的盛況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猿後”只有20萬力量,“水蛸後”則只有15萬力量。

白猿的數量由數十萬,降至如今的11萬左右,水蛸的數量由百餘萬,降至如今的19萬左右,但約定成俗的戰爭卻從未改變過。

若是任由其等如此發展,或許不需要10年,彼此的數量將會降到“萬”以內。

趙君宗從“四界碑”知道,猿蛸戰爭開啟就在今天,但若是今晚沒有“月亮”的話,就會延期,野獸對時間的概念就是日或月。

月升之時就是彼此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戰爭號角,趙君宗覺得發財的機會到了,猿蛸戰爭次次都是舉族大戰的,損耗也因此很大。

等“白猿”傾巢而出,可以潛入其中,“四界碑”對白猿族的【塵玉庫】,也是有大概方位的。

白猿族與水蛸族都是“自產自給”的,它們生產的【塵玉】或【晶石】,就是彼此的糧食,但相比作為食物的消耗,“生產”量卻是多出好幾倍。

若是雙方懂得“交易”,也就無需戰爭,畢竟,吃是吃不完的,但彼此都是野獸,沒有交易的概念,【塵玉】與【晶石】也就不斷積累。

但要說“積累”一直存在則不現實,隔一段時間,就強大的【源念兵器】前來劫掠。

只是也不敢直闖【猿湧】,也是象趙君宗這樣,等待猿蛸戰爭爆發時,潛入其中偷取。

相比之下,棲息地在水底的【水蛸】,被劫掠的數量要少很多,大部分【兵器】不會游泳,唯有“擅水”的【兵器】才有資格偷【水蛸】的財富。

咚咚咚,咚咚咚,沉悶,擴散力卻強的聲音,猛然從【猿湧】內響起。

與此同時,環繞漫長【猿湧】的三面水域,也響起“浪潮”呼嘯的聲音。

趴在地面爬行的秋越沙三人,能夠感覺到地面的震盪,秋越沙的【塵緣】透過“感知”,將“猿蛸戰爭”資訊反饋給他。

這種滯後性的“資訊”反饋,則就是“掛件”的缺陷,【資訊庫】有些資訊,是遇到後才會反饋的,就比如“猿蛸戰爭”。

秋越沙趕緊將“猿蛸”戰爭粗略說了一遍,然後雙手在周圍亂摸,確定附近沒有“窟窿”,秦越河、項大翼也在做相同的動作。

“沒有窟窿的話,暫且趴著,不要輕舉妄動”。

隨著類似鼓聲與浪潮聲的急促,水面出現無數的漩渦,而密密麻麻的白猿則從【猿湧】內衝出來。

視野絲毫不受“五色霧”影響的,朝【湧頂】邊緣奔跑,然後一躍而下,但並非跳入水中,而是在【湧壁】攀爬、跳躍,動作極其敏捷。

水面的漩渦形成衝力,將底下的“水蛸”奔出,“水蛸”藉助水的衝力,朝【湧壁】上的白猿發起攻擊。

“水蛸”是大型水類物種,體態類似鱷魚但長有雙翼,無法飛行卻可以滑翔,正是藉助滑翔,才能在【湧壁】上與白猿搏殺。

雙方都呈現進攻姿態,沒有防禦,畢竟,不是爭奪地盤,而是以擊殺對方為目的。

白猿被殺則直接落入水中,水蛸被殺,白猿以接力的方式,將水蛸屍體遞送到【湧頂】,但由於能騰躍且藉助草藤,並不會因為傳遞給屍體,而造成數量上的劣勢。

儘管看不到戰鬥場面,秋越沙三人卻也能聽到絡繹不絕的慘叫、嘶吼,三人頭皮發麻的貼著地面,不敢發出一丁點的聲響。

而趙君宗此次已是潛入【猿湧】,留守的都是幼猿,雙方從未有攻入彼此老巢的歷史,且也沒有這種“觀念”,白猿族也就沒必要留下強戰力的白猿。

幼猿數量極多,在【湧壁】的洞中竄來跑去,由於體型都比較大,趙君宗一米八二的身高,也能在“蛛網”式的猿洞中直立奔跑。

找到儲放【塵玉】的洞窟,趙君宗的感知覆蓋整個洞窟,若是小範圍的收取,則不需要消耗“感知點”,【塵玉洞窟】可不止一處,也就不去節省【感知點】。

瞬間將不知多少的【塵玉】納入【萬界儲物】,幼猿們的力量就算疊加,對他也無法形成一點傷害,他就在幼猿憤怒吼,撕咬中,橫衝直撞,找達下一個【晶石窟】。

白猿固然智力有限,但也是懂得“通風報信”的,這也是趙君宗為何如此急迫的原因,當代“猿後”雖然只有20萬力量,但其它“猿姬、猿妾”的力量也不低。

在洞窟地形內,很容易遭遇“集火”,一旦疊加傷害形成,也很難說能不能扛住,倒不如爭分奪秒的掠劫,等白猿大部隊返回時就撤。

“救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