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是會有一些不恰當的表達,會讓孩子誤以為看牙很恐怖,從而造成恐懼,實則都是被這些錯誤表達造成的心理暗示。
小朋友歪頭羞澀,道:“對啊,一點都不難受,我下次再來!”
脫手套,然後喊小朋友起身,一番囑咐,一次治療就這樣平平無奇的完成了。
操作平平無奇完成了,彈幕卻風起雲湧地開始了:
【毫無波瀾,看得想睡。
唉,補牙我也看不懂,想看林醫生臉的我卻只能看見牙。
口腔醫生+1,補得真的很好了
別看林醫生了,隔壁柳醫生的這個熊孩子好看。
柳才是看點,人家小朋友不張嘴了哈哈!】
……
“彈幕說看柳醫生哎,我們切音訊吧。”周靚的甲舍友道。
此時他們看見柳醫生正在和躺著的小男孩說著什麼,小男孩似乎在牙椅上一動不動。
“切吧,我看臉就好了,不需要聲音了。”周靚隨意道。
於是甲舍友切換了音訊。
“小朋友,張開嘴才能知道有什麼問題,不張嘴我什麼都看不見。張嘴好不好?”
音訊一開就出現了柳時志的聲音。
“剛剛不是說得好好的嘛,怎麼一到檢查就不張嘴啦?”柳時志繼續輕聲細語。
小朋友躺在牙椅上弱小可憐地把自己的嘴緊緊抿住,也不說話。
“葉小剛,快點張嘴!不看我們就回去了,別浪費時間。”旁邊陪同的是爸爸,見狀吼道。
【這爸爸好凶,小朋友被嚇壞了吧。
隔壁林都結束了,他們這還在哄孩子。
家長等著急了吧,小朋友剛剛挺好的,現在突然就抿嘴不配合了。
剛開始小朋友很聽話的,突然就這樣了。
…………】
鏡頭切到了小男孩,小男孩被吼了一下,眼睛裡瞬間開始泛起晶瑩。
柳時志見狀急忙道:“家長你不要這樣態度吼小朋友,他緊張是正常的。你別影響他,我治療的時候你儘量不說話。”
這就是兒童口腔科經常遇到的問題,小朋友太小一定要家長陪同,但有的家長經常是陪同的同時給醫生增加難度,醫生這時候只能選擇批評家長。
“行,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剛剛有點著急。小剛,你配合醫生一下,醫生說不疼的。”這個爸爸很快認錯,又語氣輕柔地對小朋友道。
小男孩聞言好了些,眼裡的眼淚好歹是沒掉出來,亮晶晶的我見猶憐。
“好啦,來,啊~”柳時志溫柔地開始表演。
小男孩終於輕輕張開了嘴,就是張得不大,就張了一半。
“張大點好不好,像老虎一樣大嘴巴。”柳時志在醫大附一干的是口腔內科,小朋友他也有經驗。
小男孩聞言張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