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巖本桑,你覺得我有機會讓拜仁慕尼黑看中?”高宇洋自己都覺得好笑。
但巖本川一臉認真:“高桑,我也是資深球迷,那可是拜仁慕尼黑。要是換個人我肯定說不可能,但對於你,我覺得可能存在意外。”
“呵,巖本桑,你真能看得起我。”
高宇洋自己都不相信,這次來的可是拜仁慕尼黑,那是什麼球隊啊?
德甲聯賽的超級巨無霸,歐洲足壇的頂尖豪門,前兩個賽季拜仁一路踏平巴塞羅那和尤文圖斯登頂歐冠的時候,高宇洋還在鋼巴青年隊裡一度做著拜仁的小迷弟……就憑一場比賽就能夠讓拜仁慕尼黑丟擲橄欖枝?
就算對方敢給,他還不一定敢要呢——他可不想做第二個宇佐美貴史!
高宇洋在鏡頭面前雖然狂,但絕對認得清自己的斤兩,但是,這可是拜仁慕尼黑!
誰不想和歐洲豪門一較高下?
光是想想,高宇洋就有一種摩拳擦掌的衝動。
……
亞冠八分之一決賽次回合,回到主場的大阪鋼巴3:2雙殺首爾FC,沒有給對手任何反擊的機會。
高宇洋在這場比賽的下半場打進了制勝球,儘管只是一個進球,但媒體卻無比關注,這讓他在亞冠聯賽的射手榜上進球數提高到十一個,進一步鞏固了射手榜第一的優勢。
這份成績單令輸了球的韓國人都徹底服氣了。
“亞洲足壇正在迎來一位超級前鋒!”
那家把高宇洋杜撰成韓國人的NAVER網站打出了這樣的標題,高宇洋自己從來都不知道,倒是中國和日本媒體津津樂道。
韓國人可不是能隨便服軟的,除非讓他們感覺到絕望。
被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打服了?
喜聞樂見啊!
媒體們還這樣炒作了一波,頗有點拿首爾FC“鞭屍”的意味。
而對宮本恆靖來說也有一個好訊息,另一名主力前鋒帕特里克已經完全康復,主力陣容已經完全歸位。
接下來五天後大阪鋼巴的比賽就是日本國內最著名的杯賽,天皇杯,這也是聯賽下半程開始之前的最後一場比賽,也是球隊最後一段比較輕鬆的時間。進入聯賽下半程,六七月之後就要進入賽程密集期,不算亞冠在內,大阪鋼巴在國內賽場就要同時面對聯賽,另外還有天皇杯和聯賽盃兩項盃賽。
這裡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杯賽體系,其實和英格蘭的杯賽體系幾乎如出一轍。
日本國內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杯賽就是天皇杯,和英格蘭的足總盃一樣,都是比聯賽創立時間更久遠得多的杯賽,創立於1921年,比1993年正式創立的J聯賽早了半個多世紀,而天皇杯創立的起因也是因為在1919年,當時的日本足協得到了一個英足總獲贈的銀盃。
從這裡也能看出英格蘭足球對天皇杯的影響了。
但與足總盃不同的是,直到1972年之前,天皇杯的參賽球隊一直都是全國的大學球隊和企業球隊,1972年,日本媒體開始呼籲天皇杯效仿足總盃實現“開放化”,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日本足球聯賽(JSL,J聯賽前身)的十支初創球隊和日本全國排名前四的大學球隊,乃至經過“全日本選手權大會”預選賽的高中球隊都能夠參加,這麼一“魔改”,參賽球隊在1974年甚至達到極其誇張的1105支!
真讓人唏噓,今天日本大學乃至高中聯賽都能有四五萬觀眾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經過2004年日本足協再次規範化之後的天皇杯才是現在的樣子。比賽開始時間由12月份提前至7月份,J1聯賽的從第二輪開始加入,全部採取單場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