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分鐘前,拜德拉外城區某處,一支群星集團的戰術小隊正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快速穿行。
他們的任務是追蹤拜德拉城內的無線電訊號,從而鎖定巴拉維上校的指揮部位置,方便部隊進行遠端斬首打擊。
因為任務需要他們的動作儘可能靈活,不被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復興陣線部隊發現,因此這支小隊在火力配置上要比前線的同伴們差上不少。
正當這支由五名穿戴四代半外骨骼的人類士兵和五臺Z1機器人組成的十人小隊追蹤著愈來愈近的訊號一路潛行到了拜德拉某處時,他們發現這個發出和接收訊號最頻繁的地方竟只是一片普通的低矮民房,完全沒有任何指揮機構存在的跡象。
但不同尋常的嚴密防守讓小隊意識到,這裡就是他們此行的目標——只不過需要再往下挖個幾十米。
小隊中的技術員使用Z1機器人攜帶的專業裝置確認了巴拉維地下指揮部的具體位置和深度,但在同一地點待的時間過久導致他們最終被一支碰巧路過的復興陣線巡邏隊發現了行蹤。
雖然只花了不到半分鐘就將對方全部幹掉,但零星的交火聲還是引起了周圍守軍的注意,並立刻派出了一些裝甲車載著步兵前來檢視情況。
終究是雙拳難敵四手,僅僅十人的輕裝小隊還是被十多輛裝甲車和數百名復興陣線計程車兵包圍起來,只能憑藉著複雜的城市地形苦苦支撐。
他們的生存空間正在被不斷擠壓,他們需要暗夜神女號的火力支援!
“立即啟動蜂群導彈系統,數量兩枚。一枚集束彈,一枚鑽地彈!”
作為艦載蜂群導彈的陸軍微縮版,這些先進的導彈可以隨時根據任務的不同更換戰鬥部,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暗夜神女號上八節武庫車廂中的兩節各裝載了一套微縮版蜂群導彈系統,和艦載版同樣是一套十二枚,並且每一枚都可以在車廂內的自動機械臂幫助下更換彈頭。
“嗡嗡嗡......咔嚓咔嚓......”
隨著車廂內的機械臂靈活地上下舞動,很快兩枚無害的蜂群導彈就完成了戰鬥部的安裝,隨時可以點火發射。
與此同時,手持電磁步槍的小隊隊長在收到了集束炸彈的打擊座標後,興奮地對小隊成員們喊道:“再堅持一下!導彈馬上就到!過會我們向南突圍,那裡裝甲車比較少!”
“知道了頭!完全沒問題,這些傢伙的武器只能給我們的機器兄弟撓癢癢!”
一名小隊成員看了一眼身邊頂著重機槍和無數AK的火力跑來跑去的Z1機器人,大笑著說道:“給我們兩臺,不,一臺重型Z1!我們都可以直接殺出去了!”
“全體隱蔽,找個掩體開護盾!導彈上路了!”
得到命令的小隊成員們在幾秒內就各自找到了掩體,開啟臂部安裝的電離子護盾擋在面前,準備迎接導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
“轟!砰砰砰......”
從開啟的車廂天花板內拖著尾焰飛出到命中目標,蜂群導彈只花了不到五秒。還不等包圍小隊的復興陣線部隊反應過來,攜帶了集束彈頭的蜂群導彈開啟了彈頭護甲,將上百枚威力較小的小型炸彈砸在了小隊南方的步兵叢集身上。
而兩發導彈幾乎是不分先後地落到了拜德拉城內,在集束炸彈剛剛開始爆發威力的時候,攜帶了鑽地彈頭的蜂群導彈一個猛子扎穿了二十多米厚的土層和兩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一瞬間從地下傳來的劇烈震動讓小隊成員們感覺彷彿有一座暴虐的火山即將在自己的腳下噴發。
只不過這座火山噴發的不是岩漿,而是被爆炸剝離的千噸土石。
隨著數以噸計的泥土和石塊被爆炸產生的衝擊帶飛到空中,小隊成員驚喜地發現不僅他們南邊的敵軍已經被集束炸彈徹底肅清,巴拉維上校的指揮部也被鑽地彈給炸了個底朝天。
沒有人類和掩體能夠從這種規模的爆炸中存活,除非復興陣線財大氣粗地給巴拉維修了個地下防核掩體,否則上校必死無疑。
相比於復興陣線的慘狀,群星集團小隊就好上不少——隊員們依靠擋在身前的電離子護盾擋下了絕大部分的衝擊波和全部的彈片。
雖然他們還是被剩餘的一小部分衝擊力撞得七葷八素,大口吸入的渾濁空氣讓他們的喉嚨和肺部都隱隱作痛起來,但一想到完成任務所能得到的獎勵,這些小傷在隊員們的眼裡都變得無足輕重起來了。
用頭盔的內建望遠鏡發現遠處未被衝擊波和爆炸殺死的敵軍還想繼續追擊,但卻因為背後鑽地彈炸出的巨大彈坑而驚慌失措的樣子,隊長暢快地笑著用對講機說道。
“小隊全員!任務完成,我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