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雖然將浩如煙海的技術和理論如此簡單地放入這十一個小分支顯得有些草率,但為了適配群星世界的科技體系以及時不時透過系統得到的獎勵和技術,科研部也只好裁撤了大量原本計劃加入的部門和科研分支,選擇將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攥成一個個拳頭。
但這些拳頭也並非各顧各的,而是在星樞的協調下,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在相當一部分領域中互相輔助,互相配合,以達到最佳的科研效果。
而在經過了小半年的嘗試之後,阿爾芒表示這種模式竟意外地高效。
“也許這就是星際時代的科學體系吧,簡約而不簡單。”
只用了一句話,他便給科研部的分工制度講解畫上了句號。
緊接著,阿爾芒對科研部目前正在下大力氣的幾項技術進行了詳盡的彙報。
其中就拿被分類到工程學領域工業技術分支的第六代外骨骼來說,雖然新型外骨骼的開發任務被交給了工業技術分支的團隊負責,但在此期間,物理學領域計算技術分支和工程學領域材料科學分支的研發團隊也會搭一把手,儘可能彌補工業分支團隊一家無法達成的漏洞和缺陷。
又比如說已經完成圖紙設計並進入原型測試階段的艦載大口徑電磁線圈炮,其中也離不開材料力學研發團隊和推進力學研發團隊的通力協作和嘔心瀝血。
甚至當楊天易在過目線圈炮藍圖的時候,系統竟然判定艦炮藍圖使用的技術已經觸碰到了群星世界中,比線圈炮更加高階的軌道炮技術的邊緣。
在花費了十多萬點數對藍圖進行最佳化之後,當楊天易將被系統改良到面目全非的全新設計方案傳送給負責推進力學的團隊時。
那個剛剛年過半百,卻連使用醫療艙都救不回中年謝頂的團隊主管直接佩服得五體投地,直呼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設計方案。
原先在一級質量投射器基礎上開發出的二級電磁線圈炮相較之前,雖然擁有了可以發射更大質量電磁彈丸的優點,但美中不足的是彈丸的彈速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而在最新一版的艦載電磁軌道炮設計方案中,經過系統的改良最佳化以及推進力學團隊的二創後,全新的設計方案已經將電磁線圈和電磁軌道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兼顧了線圈炮能發射大質量彈丸以及軌道炮能發射超高速彈丸的優點後,在系統的判定下,那座預計會被安裝到SGN1號護衛艦上進行上艦實驗的三級電磁軌道炮已然在先程序度上全方位超越了二級電磁線圈炮,在威力上更是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提升。
因此楊天易可以驕傲地宣稱,群星集團在動能武器方面的造詣已經不輸群星世界的一些中低層文明帝國,甚至隱隱有超越的趨勢。
可惜,集團在基礎上還是太過薄弱,空有先進的技術卻無法將其利益最大化。
就目前集團一艘完好護衛艦和兩艘戰損護衛艦的海軍力量,即便應用的武器技術要略強於文明帝國的正規海軍。一旦爆發戰端,對方可不會拿同等數量的護衛艦來一場公平的決鬥。
屆時出現在集團艦隊面前的會是幾十上百艘護衛艦級戰艦組成的艦隊,用他們的落後但數量巨大的質量投射器打破集團戰艦的護盾,然後撕裂她們的裝甲,最後將船體都被徹底扭曲的三艘護衛艦送進芬哈本尼斯上的星艦墳場,供寶藏獵人和傭兵們隨意拆卸。
聽完阿爾芒彙報的楊天易輕輕點頭,表示自己已經知曉科研部為集團發展做出了怎樣的努力與貢獻,並懇請科研部在未來一年裡繼續努力,再接再厲。
隨即,他便轉過頭看向坐在自己右手邊的哈蘭德和拉姆齊兩人——在略顯昏暗的會議室中,他目光灼灼。
如果不想讓這種情況隨時降臨到集團和自己的身上,那接下來就到了工程部以及軍部大展拳腳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