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待到約瑟夫用餐完畢之後,兩人很快便透過據點內可以連線到所有倉儲記錄的電腦系統查詢到了最近一批物資的清單,快速瀏覽了一下他們感興趣的部分之後,果然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內容。
“你看這個,作為一個正統的軍校生,你肯定知道這個是用來幹什麼的吧?”
翻閱到清單某處的約瑟夫拍了拍副官的肩膀,示意他將目光放到自己手指指著的地方。
“聚焦晶體,還是效能最好的高品質稀有水晶,這是能將紫外鐳射武器威力抬升到更高一級的必備戰略資源。”
“沒錯,以這些稀有水晶的效能和價值,不可能是用在我們這些步兵的武器上的,但天夕星的軌道上也沒有船塢或者太空港,所以它們也不可能是給海軍用的。”
約瑟夫和恩斯特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道:“反軌道武器!”
得到了重要情報的兩人立即回到了殖民據點內的臨時指揮部,開始下達一系列整軍備戰的命令——雖然到時候陸軍指揮官大機率不會讓殖民地防衛軍上前線,但他們必須要做好隨時加入戰鬥的準備。
由於他們也是第一次面臨這種大規模戰爭隨時可能爆發的情況,所以約瑟夫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星海共同體成員國之間曾經爆發過的戰例來推斷不久後可能在天夕星上出現的一系列軍事衝突。
“首先可以肯定會出現的情形,是雙方的陸軍登陸部隊陸續進場,以赤道分界線為前線鋪開,然後進行一段時間的拉鋸戰。”
約瑟夫少校調出了天夕星的星球投影,在幾個最適合陸軍大規模登陸的地方做好標記後扭頭看向恩斯特,帶著考考自己這個副官的想法問道:“你知道為什麼明明海軍艦隊可以直接用艦炮把整個星球地表蕩平,但戰爭還是需要我們陸軍的參與嗎?”
“我認為這是因為星海共同體所有成員國一致透過的軌道轟炸法案,不允許任何簽約國的海軍艦隊在戰時以任何形式對其餘簽約國的民用設施和平民進行軌道轟炸。違反法案的國家將受到全銀河的共同制裁,除非是不死不休的全面戰爭,否則這會讓他們得不償失。因此該項法案不僅大幅提升了我們陸軍的地位,還使得各個帝國海陸軍的職能劃分更加清晰。”
“沒錯,海軍有海軍的戰場,陸軍有陸軍的戰場,兩者在大多數時候互不干擾。除非星海共同體解散,否則我們不用擔心明天就會有戰艦飛到我們頭頂來丟核彈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至於他們之前在物資清單中找到的用於構建反軌道武器的材料,自然也不是為了奇恩帝國的海軍艦隊準備的。因為位置固定的反軌道武器只要開火,就等於將自身的座標完全暴露給了敵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定點打擊徹底抹除。所以除非有高價值目標出現,不然反軌道武器不會輕易開火。
所以約瑟夫認為如果自己所料不錯的話,這些反軌道鐳射炮和電磁炮都是為奇恩帝國即將登陸天夕星的陸軍部隊準備的——星海共同體是規定了不允許海軍進行軌道轟炸,但沒不允許簽約國陸軍對還在登陸船上的敵人下黑手。
如果奇恩帝國想要派遣精銳陸軍從人類聯邦在天夕星上的領土腹地進行登陸偷襲的話,那威力強勁的反軌道巨炮定然會讓對方吃盡苦頭。
至於敵人會不會派大股艦隊前來輔助陸軍登陸,約瑟夫對此並不感到擔心。
正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雖然現在大家都已經脫離了數百年前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但這個道理換種說法同樣適用於目前所有的文明帝國軍隊。
就拿艦隊決戰的主角,那些軍事強國都有,但效能各異的重型戰艦來說。
每一艘海軍主力艦的生產從圖紙到船塢,從開工到完工的過程少則幾個月,多則好幾年。雖然約瑟夫本人算是個陸軍軍官,但他同樣不否定一點——補充海軍損失需要的成本遠大於補充陸軍損失需要的成本。
在中校看來,自己這些陸軍死多少都不是問題,因為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可供各個帝國隨意揮霍。每有一百萬士兵陣亡,就會有兩百萬人被徵召到前線繼續戰鬥,但海軍的主力艦在戰時那是沉一艘少一艘。
在瞬息萬變的星際戰場上,沒人能預測到戰爭的結局會不會因為這艘艦船的缺席而發生什麼決定性的扭轉。
這就導致了交戰國在海軍艦隊的使用上會比陸軍要小心謹慎得多,除非雙方的總指揮官都認為最佳的時機已經到來,否則在天夕星的地面戰場天平失衡之前,大規模的艦隊決戰是不可能爆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