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章 蝠鱝

考慮到自身龐大的重量與體型,恐怕也只有採用了最先進動力系統的戰鬥機器人才能在外部安裝造艦級合金鑄造的超重灌甲板而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並同時將護盾與武器系統的出力雙雙拉滿,向敵人肆意地揮灑著體內蘊含的驚人能量。

......

透過衛星實時觀戰的楊天易看到這裡,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對科研部最新開發的‘蝠鱝’mobula戰鬥機器人有了一個大概的戰力評估。

“懸停在軌道上的驅逐機分批降落,準備回收集團資產。”

見母艦的威脅已經被‘蝠鱝戰隊’清除得差不多了,剩餘的問題可以交給其他地面部隊解決後,他便下達了一條全體人員及時撤離的命令,畢竟‘蝠鱝’機器人造價不菲,每一臺都抵得上數百臺普通的z1機器人。

算上研究經費等各種附帶成本,集團此時部署在地球上的數十臺蝠鱝機器人造價甚至快趕上半艘標槍級護衛艦了,因此肯定不能像普通裝備那樣用完就丟,集團還沒有富足到那種程度。

站在辦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楊天易背過雙手,盯著窗外的星空陷入思考。

“蝠鱝”看似強大,但歸根結底不過是戰場支援型機器人,正如現代戰爭不能只靠坦克,“蝠鱝”機器人在集團陸軍部隊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在交火激烈的戰場上為脆弱計程車兵們吸引來自敵人的重火力,同時提供一個能穩定輸出的火力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蝠鱝”及其衍生型號的開發並非科研部獨立完成,而是人聯科學家與集團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晶。

如果要說哪一方的功勞更大一些,楊天易認為人聯可以憑藉他們從天夕星戰場上收集的大量實戰資料佔到六成。

這還要多虧他早早與人類聯邦達成了親密合作的關係,否則這些寶貴的實戰資料對方是不可能主動與集團分享的。

並且雙方在芬哈本尼斯上建立的“群星聯邦先進科學實驗室”,簡稱星聯合作實驗室也在“蝠鱝”的研發中貢獻良多,甚至可以說主導了集團新一代大型戰鬥機器人的研發。

鑑於大型的雙足人形機器人愈發不適應集團陸軍的作戰需求,多足機器人的研發程序早在集團成立後不到半年便已開始。只不過由於科研部缺乏有足夠天賦和能力的研究員,多足機器人的開發一度陷入停滯。

但這一情況在楊天易與人聯簽訂了合作條約後立即得到了改善,在星聯實驗室中,大多數情況下人聯科學家都扮演著老師的角色,悉心教導作為學生的集團科研團隊。

除了最拿手的幾項發家技術外,人聯科學家在工程學上的造詣遠非集團可比。更難能可貴的是,雙方几乎形成代差的科技鴻溝讓許多人聯科學家不惜自降身份,從最基礎的理論開始講起。

畢竟在那些講究實用主義的人聯科學家看來,只有教會了基礎知識,之後的溝通才能得心應手。

在長達一年的合作中,人聯派來參與合作的科研團隊對集團也許談不上傾囊相授,但絕對是合格的老師。因為他們不僅為集團科學家填補了大量基礎知識的漏洞,許多在人聯內部都算先進的技術也願意與學生們進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藏私。

正是因為雙方親密無間的合作,自己才得以在今天見到“蝠鱝”機器人的精彩表現,這是不容質疑的。

未來集團與人聯的關係是否能像現在這般親密猶未可知,但楊天易知道什麼叫“投桃報李”。為此他也讓工程部免費為人聯提供了大量戰爭需要的物資與裝備,使得人聯內部一些不滿的聲音得以壓下,不再質疑集團是否別有用心。

凝視著窗外點綴在漆黑幕布上的閃爍繁星,楊天易輕嘆一聲,不再去想集團未來應當與人聯保持何種關係的問題。

對他來說這不是一個能在短期內得到答案的問題,不如走一步看一步。

只要安雅中將還願意繼續擔當集團與人聯溝通的橋樑,而後者不將集團當做予取予求的戰爭工具,那麼集團就不會背棄自己的良師益友。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楊天易的心情舒暢了不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另一處無形的戰場上——資料世界中,星樞與荒坂駭客之間的對決。

這場戰鬥也許不如現實世界來得壯觀華麗,但卻更為兇險。如果星樞在對抗中落入下風甚至戰敗,那麼集團依靠先進科技積累起來的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不過為了增加己方的勝算,楊天易也並非毫無佈置。

只見他將手放到辦公桌一側需要基因驗證透過方可開啟的密碼鎖上,接通了與哈蘭德,加諾等人的絕密通訊頻道後,本該斬釘截鐵的語氣中罕見地出現了一抹猶豫。

若不是他已經準備好面對計劃失敗帶來的影響,沒人有魄力下達這種可能會讓三個世界,上百億人類萬劫不復的命令。

“我以集團董事長的身份發出命令,解禁極樂空間世界,群星世界,戰爭之王世界的後備計算陣列,為星樞提供足夠的資料流與算力。”

“備用人工智慧‘北斗’即刻上線,隨時準備掐斷送往星樞的算力。爆破小組各就各位,檢查智慧中心與計算陣列下的核裝置是否可以正常引爆。”

看向全息投影中同樣面色凝重的幾名集團高層,楊天易嘴唇微動,語氣恢復了以往的淡然。

“先生們,是時候計算命運了。”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