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6點半,食客越發多起來,已經沒有餐位了。
神宮誠和老媽手腳不停,紗霧也充當臨時侍者在前堂忙前忙後;今天的夜班侍者母親住院,臨時請假了。
附近大多是低收入群體,中午自帶便當對付一口,晚上才能安慰一下疲憊的心靈與胃腸。
從前生意遠沒有這麼好,那時老媽也不需要僱人,一個人又當廚師又當侍者就夠用了。
生意從兩年前開始逐漸好轉,到去年聖誕節前後就變成這樣了。
因為兩年前店裡的原料換成了神宮誠牌秘製料理。
島國對食材的新鮮追求到達了某種hentai程度,每年600多萬噸的浪費成品食物就是證明。
餐飲業很少對食材進行醃喂處理,認為會對食材本身的味道造成破壞。
兩年前神宮誠結合前世吃貨經驗以及這一世對日料口感的理解,反其道而行之,對雞肉進行提前醃喂並改良湯底,一舉獲得老媽的認可,店裡也改用了他的法子。
聽著神秘,其實很簡單。
就是把白芷、草蔻、香葉、良姜等八種中草藥按照一定比例打成粉末,加一點檸檬醋進行食材醃喂,烹飪之前用清水洗淨就可以了。
至於什錦火鍋的湯底也差不多,加入大棗、枸杞、黃精等五種藥材,形成了鳥之屋火鍋店的獨特口感。
島國也有中藥,而且還不少,曾看過一則新聞,島國醫學界曾喊出口號,“中藥起源於華夏,發揚於島國。”
到底咋回事神宮誠也不瞭解,反正叨咕出一套自己的醃喂法。
從那之後,鳥之屋的生意就漸好了起來,回頭客越來越多。
店裡以經營雞肉食材為主,所以叫鳥之屋;肉類之中雞肉原料最便宜,相應成品價格也低,誰都吃的起。
像A5級神戶和牛這樣的食材島國自供應都供不應求,加之某大國吃貨崛起,原料價格一路飛漲,不是低收入群體可以消費的。
什錦火鍋原名相撲火鍋,據說是相撲運動員開創的一種火鍋吃法。
店裡三大招牌菜品,雞肉藥膳什錦火鍋、炸雞塊和烤雞肉串,還有一樣就是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在島國十分受歡迎,差不多是中華料理一半的代名詞,另一半則被從未出現在華夏大地上的一種料理佔據,天津飯。
要說對麻婆豆腐理解最深刻的一定是川魂,鳥之屋改良後的麻婆豆腐每天都要賣出上百例。
三大招牌都有他的付出,所以生意好佔一半功勞的話並不是他自吹,而是老媽親口說的。
所以時薪高一些老媽也不虧。
別看是母子,老媽呃……立花姐姐賬目算的極清楚,兩人的學費由店裡承擔,其餘花銷都是神宮誠的,包括二丁目公寓的租金和小妹紗霧的日常費用。
對此他也沒什麼怨言,能蹭飯就已經很知足了。
一直忙到8點半,食客也少了,神宮誠總算喘了口氣,開始準備明天的食材。
計算好用量,能保證所有食物都在賞味期之內,還極少浪費。
九點整,立花姐姐結賬。
六張野口英世塞進錢夾,神宮誠以獨有的方式向老闆告別,“立花姐姐最可愛!”
“走了走了。”紗霧小臉耷拉,“都要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