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四百四十九章 一反常態裡的含義

當然,慈聖皇太后**裸的拿鹽案威脅魏國公這種事,只是李佑擬形化惡意揣測錢太后不是剛才那個蠢貨錢國舅,怎麼可能好似強盜土匪一般的直白粗率

其實到了這個層面的人物,除非奇葩到錢國舅這地步的,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說出,就能彼此心意想通了

只要錢太后派了魏國公的弟弟趕回南京,用強硬的命令語氣讓魏國公去京師參與勳貴議政大計那麼魏國公自然而然的,根本不用管具體說辭如何,只從太后那強硬語氣中,便能腦補出很多東西比如自己最近只有鹽案這個把柄,太后會不會拿鹽案修理自己?

這就是許多高層次人物共有的本能,凡是沒這個腦補能力的,就該被淘汰了李佑多疑多思,善於對別人進行惡意揣測,其實也是這種本能的體現

所以嚴格來說,錢太后並不會去威脅魏國公,魏國公也不會覺得被威脅了,但是他會主動去避免這種可能這就是既不撕破臉皮,保持住和氣,又能表達出態度的互相溝通境界

慈聖皇太后為什麼想要魏國公去參與?李佑想都不用想,魏國公作為勳戚之首,又是擔任南京守備的國公,自然有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對於推進勳貴議政大有好處,也可以分擔錢太后自身的壓力

金百萬彷彿被徐世子感動了,承諾道:“莫非國公不想去京師,又擔心被人捉住把柄要挾?但且放心,我這裡絕無問題,不會有任何線索指向魏國公”

李佑聞言,當即狠狠地瞪了老丈人一眼,不懂就不要亂插嘴連忙發話補救道:“你這話說的不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國公去與不去,消弭禍端總是沒錯的”

金百萬便醒悟到,自己又說錯了話

像鹽案這種把柄,既可以被錢太后抓住也可以被別人抓住如果魏國公不想去京師,別人可以拿著把柄要挾他去;如果魏國公想去京師參與這場風波那別人就可以拿住把柄,要挾他遠離是非

所以魏國公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那必須先要解決解除後顧之憂不然在風波動盪中,他根本成不了任何事反而會惹禍上身

要怪,就得怪魏國公兼南京守備大臣太過於醒目了,無論哪方都不會忘記了他,想裝低調都裝不過去,這就是身居高處的無奈

閒話不提徐世子聽到金百萬的承諾,欣喜的對金百萬道:“多謝國丈不計前嫌的高義”

李佑又旁敲側擊道:“這小把柄,其實對貴府根本無法傷筋動骨罷只是如果有心人是聖母太后,才可能有點麻煩,但也不至於讓堂堂的國公緊張成這樣子聽你的意思國公還是要去京師?”

徐世子長嘆一聲,久久無語,“我也問過家父說我家世代公侯逍遙自在又何苦去廟堂勞碌?須知風波險惡,而我家已是國公,升無可升,賞無可賞辛苦之後又能得到什麼?”

“而家父說,我家雖已經是人臣之極似乎再也得不到什麼但是,雖然再得不到什麼,但卻有可能失去很多秉政的聖主太后叫我家出面,我家若拒絕不從,後果確實難料我家比親藩如何?太后比宰輔又如何?當年張江陵攝政,都能將遼王收拾掉,那秉政太后就收拾不掉魏公?”

李佑無語,魏國公的想法不能說錯,很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這在當前太平盛世裡相當難得不過世子今夜談吐有夠坦率啊…

金百萬被女婿瞪過之後,便不說話了聽到徐世子自述其事,心有慼慼的想道,一個人的立場常常不是自己選出來的,而是被逼出來的他是這樣的,沒想到就連國公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啊

李佑又問世子道:“你與錢國舅是何關係,本官看你們之間很不錯,想透過他與聖主太后聯絡麼?”

徐世子幾乎是有問必答,“是的,家父既然已經決定在天子巡過南京之後,趕赴京師輔助太后所以我前來迎駕,自然要與錢國舅親近一二如果不經意有冒犯,還請不要計較”

一時間賓主盡歡,談笑風生,最後金百萬與李佑在徐徐晚風中送走了魏國公世子

金國丈感到寬慰的說道:“沒想到世子如此謙虛和藹,平易近人,能夠了結一樁心事,少一個潛在強敵也好”

李佑望著魏國公世子背影出神,彷彿沒有聽到老丈人的感慨等到醒過神來,回頭對金百萬道:“你怎的如此實誠?”

“老夫觀之,實在看不出像是作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