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

今上在親政第一日,便召開朝議,也算是一種政治表達,表示陛下將延續慈聖皇太后秉政模式,以大朝會之後小朝議的模式議政。

大臣為之鬆口氣的原因就是,至少三五天可以見一次陛下,不至於宮門深深,天顏難見。否則全靠內監在中間傳話,聖君被矇蔽的後果誰都懂得。

天子下諭,召閣臣、九卿、各部院三品以上大臣、輪班翰林、掌科、掌道聚於文華殿,此外還有五府左都督。

前面都不稀奇,後面五府左都督則使朝野側目,人人皆知五府是勳貴階層的傳統職位,五府都督更是正一品最高階武職。這次參加進來,很意味深長。

本次實為朝議,但名頭還是召見,正如李佑事先所預料,大臣沒什麼理由阻止天子召見勳貴。

由景和天子親自當家的第一次君臣朝議便就此開始了,可惜這個歷史性時刻,李佑沒有參加資格,回了都察院。

今天朝議的重頭其實只有一個,各部院科道輪番向天子奏報自家事務,讓初次親政又是離京數月的天子熟悉情況。

景和天子全然不見疲憊之色,反而興致勃勃。

六部奏過,該到都察院,左都御史江辛嶽將院中近來公務簡要說過,提了幾句李佑主審的兩淮餘鹽案的事情。

這引起了天子注意,脫口而出的疑問道:“朕離京之時,便聽聞此案事發,堪稱朝野震動,於今已有數月之久,法司還沒有結案?”

天子垂詢的太直爽,但這事兒又不能說得太細,徐首輔、彭閣老以及魏國公、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公爺都在殿內站著哪。江總憲很沒面子的無言以對,只能叩首道:“臣無能。”

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不願見自己人難堪,又擔心天子順嘴就給予什麼處分,那樣江總憲就真倒了八輩子黴,連忙在旁奏道:“此案重大,都察院不敢擅專,也是想等陛下回京。況且此事已交與檢校右僉都御史李佑,別人皆要避嫌,陛下可直接過問李佑。”

首輔徐嶽忽然也奏道:“昨日李佑發揭帖到閣,請廷鞫此案。”

所謂廷鞫,即廷審也,顧名思義,就是廷臣公審,此乃國朝最高階別的審判形式,超過三司會審,更高於都察院獨審。廷鞫與廷推一樣,也是由廷議發展出來的變種,形式很像,大概只有內容區別而已。

殿中群臣聽到廷鞫二字,不約而同的認為,這是李佑或者都察院企圖逃避責任。此案有什麼事實不清需要群臣當廷對質的嗎?都察院速速判決,呈請內閣閱過,並送天子硃批裁決才是正理。

不過從實際出發,廷鞫也有廷鞫的好處,避免了李佑暗箱操作,也未必是壞事,一時間眾臣思量不定。當即還有御史跳出來,彈劾李佑推諉拖延、故意失職。

對這個彈劾,天子不置可否,默然沉思片刻。那李大人在揚州的表現可以說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如今回想此人,看起來絕對稱得上不畏權貴、勇於任事、剛強明斷、敢作敢為,怎麼也與推諉拖延、逃避責任這些詞聯絡不上。

最終天子諭道:“准予廷鞫,仍由李佑主審,殿中諸卿明日借到場同理此事。廷鞫結果,再奏與朕。”

兩淮餘鹽案今天算議論到此為止,眾臣依舊各自奏報。徐首輔道:“內閣次輔缺位,如何補上,恭請聖裁。”

對這個最重要的大事,天子早有腹案,隨即下諭道:“明日由卿等聚集廷鞫,之後一併廷推閣臣一員,奏與朕再作定奪。”

徐首輔奏報的是次輔缺席,天子卻下旨命廷推閣臣,這其中關竅殿中誰人不明白?

很明顯,天子意欲透過大臣廷推先將內閣人數湊齊了,並作出信重大臣的態度,佔據了主動權。然後再根據這個廷推結果,按照心目中原則來調整宰輔次序。

揣測帝王心思,最重要的就是要揣測他的最新原則是什麼,是想著重扶持一家,還是想保持各方均衡?而且這個原則,往往是很多變的。

明天似乎將會很精彩啊…朝議散後,群臣心頭頂著陰雲出了宮。其實天子的兩道諭旨都很正常,廷推廷鞫都是朝政中常見的事情,但問題在於,李佑讓大家難以揣度,誰也猜不透他什麼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