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三百零七章 連連冷笑的李大人

此告示一出,又引起了全城轟動。

六個藏匿的鹽商也發自內心的慌了起來,抄家這兩個字,威力太大。那些衙役們對抓人或許興趣不大,『花』點錢就可以打發了。但是對於抄鹽商家這種事,若有機會必定人人奮勇,給多少錢都打法不掉的!

他們還可以看出,李縣尊的態度越來越狠毒。雖然到目前仍然是空對空,但嚇得他們即便想自首也裹足不前了。

從前幾位倒黴者身上認識到,一進公『門』深似海,不死也要少半條命。事情真正解決之前,誰還敢以身涉險走進江都縣衙『門』?就算能脫身也要半殘了。

李縣尊的殘忍無道再次『激』怒了鹽商群體,連幾大鹽業巨頭也驚動起來碰頭議論此事,結論是這個小小通判兼知縣也太狂妄了!

徽州鹽商同住揚州,彼此之間多多少少可以聯絡起來,有沾親帶故的,有同族同鄉的,六位被通緝鹽商也大都藏在別家,連李大人沒相認的便宜老丈人金百萬都收留了一個。

所以“株連”兩個字便意味著事情可能無限制擴大,只要李縣尊喪心病狂起來,說不定受害者就是自己了。而從目前來看,這個李佑確實好像有點瘋狂的趨勢,使人既痛恨又害怕。

鹽商們不得不人人自危、同仇敵愾。但他們知道,只要團結起來,縣衙的佈告其實就可以成為一紙空文,因而必須給年輕李大人一點恰到好處的教訓,讓他懂規矩、明事理,學會在揚州地面怎麼當縣尊。

鹽商畢竟是商人,不可能直接組織人馬衝進縣衙幹掉李佑的,那是造反不是解決問題,官面的事情還得從官面上解決。還好,告示給了一個月期限,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運作。

五月十五日,兩淮地區第一有錢衙『門』、揚州城第一大衙『門』兩淮鹽運司有行文到江都縣衙。原來每年的上半年是綱商到鹽運司檢驗窩本、申領鹽引的時間,鹽運司特意提醒江都縣,今年貴縣額定派鹽一萬引,目前尚無鹽商肯認領運鹽,請李正堂斟酌。

這意思就是,你們江都縣攤派到官鹽一萬引,但到目前沒有鹽商肯認領份額。如果沒有官鹽銷售,貴縣就完不成規定的鹽課收入,甚至可能為零,考核起來會很難看。

前文也提到過,江都縣靠近鹽產地,又是運鹽外銷必經之路,『私』鹽氾濫到官鹽完全銷不動。往年鹽商願意給面子賠錢賣官鹽,白送縣衙部分鹽課,但今年這個面子不給了!

看到這封文書,負責錢糧稅務的周師爺頭大了,就江都縣這七八萬錢糧規模,從哪裡能挪來萬兒八千兩銀子補上這個窟窿?

李大人還是連連冷笑幾聲…

五月十九日,江北兩淮地區第一大衙『門』,駐地在淮安府的“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衙『門』,也就是俗稱的鳳陽巡撫也下文到江都縣。

一方巡撫是封疆大吏,地方上的超級土皇帝,與朝廷直接聯絡十分密切,因而對李佑底細很清楚。所以行文也算客氣,更不會自降身價的直接為鹽商求情。只是在公文中點明今年『春』季以來雨水多,兩淮汛情不穩,影響到漕運大事,揚州綱商年初許諾捐輸河工銀十萬,尚有半數未到,責貴縣督促一二。

漕運是國務中一等一的大事,而兩淮地區位處南北運輸咽喉所在,所以河務堪稱兩淮地區與鹽務並稱的兩大政。以鳳陽巡撫之尊,也要特意掛上兼管河道差事。在兩淮地區做官,只要搞好河道河工,哪怕別的都是稀爛,往往一樣被視為政績卓越。

巡撫大人很委婉客氣的叫李佑去督促鹽商捐銀子,意思無非還是那些,與鹽運司和府衙沒有本質區別。

李大人依舊是連連冷笑幾聲,笑的庒師爺感到臉『抽』筋。不過李佑感覺火候也差不多了,連鳳陽巡撫都跳出來說情,估計後面不會有更大的官員了。

從府衙到巡撫,這些人也太小看他李某人了,都認為他想宰『肥』羊而已,所以總想透過現有規矩裡來解決此事。

但他今次確實志不在錢啊!小白如他者,也知道一年清、二年雜、三年渾的做官秘訣,哪有剛上任就急著摟錢的道理?立自己的規矩才是根本目的!

於是李大人連夜奮筆疾書,給朝廷寫奏本,給大『腿』們寫密信…

感謝國朝制度,感謝太祖皇帝的平民作風。本朝就連尋常百姓也可以直接給朝廷寫奏本,李佑這樣的地方官更是可以直接上奏,不用經過府衙、布政使、巡撫之類的一層一層上報。

當然,有些事真要不和上司打招呼就奏報朝廷了,被上司穿小鞋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已經豁出去的李大人會的擔心這個嗎?

不多時,又經過崔師爺潤『色』,一篇有情有理、感人肺腑的奏章出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