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

“很好很好…”臨行前,李佑忽的想起另一個問題,又轉身問道:“報紙要與邸報區分開,總該有個名字,貴報以何為名?”

“石大人說了,李大人你當初提倡辦報時,有一句話他很欣賞,就是探求事物之真理這句。所以石大人決定,報紙命名為真理報。”

真理報...李佑愕然片刻。這是一個只有穿越者才會發笑的笑點啊,他生怕自己忍不住笑意惹人誤會,便立刻告辭,低頭匆匆出了辦報廳。

回到自家報坊,李佑召集崔總編和幾個領班主編,吩咐道:“打聽得官報那邊是七日付印,八日傳送,我們也照此日期來。”

崔總編問道:“報紙名字遲遲未定,不知東主究竟有何主意?”

李佑略一思忖,下了決心,“國子監那邊叫真理報,我們便叫明理報,取讀報明理之意!”

“好!”無論真好假好,各位主編紛紛應聲稱讚。

景和十年三月,被本時空後世無知小民誹謗為“真理不真、明理不明”的京城雙報正式誕生了,顯然是個意義重大的、歷史課本必學的事件。

定下了名字、日期,欠缺的就是主打題目了。李佑又道:“今後首頁版面須得有主題,主題須得經我過目,現在就商討首期主題。這關係到開門紅,不可不慎重。”

眾人面面相覷過,一時沒人先開口。李佑不想大包大攬,畢竟以後他主業估計還是官場,報紙還得靠這些人辦下去,便誘導式的問道:“這主題,要能激起人心的不平之氣,而我報必要仗義執言,如此才能引人耳目爭相觀看。你們想想,京城之內當前可有什麼令人不滿的事情?”

主編中突然有一人憤然道:“我有一題!”

李佑抬手鼓勵道:“如此儘可言之。”

那人慷慨激昂道:“吾輩最不平之事,無過於官場中,清流濁流為何涇渭分明也?都是聖人子弟,為何境遇有天地之分也?國家太學養士三千,難道就為充塞雜流乎!以在下淺見,首期當發清濁之辯,登高一呼,必然天下響應!”

李佑很理解他作為一個監生髮出這種感慨,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很可惜,這個選題不行,至少在目前不行,不是合適時機。

一是不想招致全體高層集團的反感和抵制,畢竟大佬們無不是清流出身。自己私下裡發幾句牢騷也就罷了,公然製造這樣的輿論,只怕立刻就被排斥出去了。

二是他本來是雜流裡的雜流,費勁千辛萬苦自己好不容易把自己洗成偽清流了,又以強大的威懾力致使別人輕易不敢拿他的短處尋釁。若自己挑起這個話題,那不是自曝其短麼?

三是一般人誰關心這個問題?估計京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會關心請濁流問題。

但這種觀念問題,真也急不得,李佑難得很有耐心的繼續誘導道:“關於請濁流之辯,目前本報勢力微小,尚不足以承擔後果,所以要放在今後。諸位再仔細想一想,當下裡有沒有能讓京城絕大多數人都痛切的事情?本官在京師居住時間前前後後加起來不超過一年,生疏得很,還得靠諸位集思廣益。”

另一個主編忽的若有所悟,“在下卻有一個念頭。”

李佑繼續鼓勵暢所欲言,那主編:“京城道路,為患多年,只有幾條主道是石路,其餘皆是土路,遇風則塵沙揚起,遇水則泥濘陷車,無論官民皆飽受其苦。眼下又要到了春季,西山冰水消融,北邊風捲而至,只怕滿城出行又要受苦了!”

居然還是這樣?李佑真是不知道的,他住在京師的兩段時間都是秋天到冬天,沒有春夏時,所以還真不清楚。擊掌嘆道:“這個題材不錯!就寫它!”

崔總編疑惑道:“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寫它作甚?東主不是說要求新求快麼?”

“當然可以寫,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爾等聽好,這裡面的主題立意不是道路狀況多麼差,這個瞎子都看得見,有什麼好說的。而真正的主題是體制問題釀惡果!”李佑信心十足地說:“京城街道修建似乎歸工部所管?那我們可以替所有京城居民出這口氣,指責工部尸位素餐不作為,反正工部衙門比較弱勢,工部胡尚書也快致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