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雖然秀才名聲好,社會地位高,見官不拜,小百姓要尊稱為相公,而且有繼續上升的無限可能,但論實惠,當一輩子秀才真心不如干一輩子的吏員。
李佑想了想,對李正道:“你才十六七,正是大有可為時候,還是奮發向上的好。”又和那朱、關二人談了幾句,就說:“此事尚需仔細考量,你們三位各自回去,等待訊息罷。”
三人都很無奈。李正先不提,朱、關二人來之前都沒想到競爭如此激烈,心裡掂量覺得自己和李佑關係沒那麼過硬,此時已經不抱太大希望了。而李正和李佑年紀相仿,從小一齊長大,十分熟悉,現在察言觀色便也知道李佑心裡不贊成他的。
送走三人,李佑心道這事必須儘快有個結果才好,不然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拖下去夜長夢多,不曉得還會出什麼事情。但這人選實在不好定,讓誰來都有問題。
李佑還要考慮到,這個吏員位置被別人坐上後,他就徹底沒有退路了。目前這個巡檢還是借來的一朝政走勢不像期盼的那樣,巡檢一直還屬於世襲武職,那麼十年後他只能毫無反抗之力的把巡檢位置還給劉家。到了那個時候,他迴歸成一介平民,吏員的位置也沒了。
想至此,李佑越發的謹慎,這個吏員名額絕不可賣給外人,拿來賣錢是不用想了。
李正少年人心性未定,叫他當了吏員,過幾天又後悔了想考秀才如何是好?何況李正考秀才是舉族關注的事情,若真要改行當小吏那也是李氏一族的大事,怎麼也得老族長出面來說情,沒有李正自己過來說的道理,所以他可能是瞞著族裡來的。
劉家的人和關家的人誰也不合適。位置給了關家,那劉家就有意見了——哪有照顧妾室不管妻家的道理?給了劉家,關姨娘嘴上不說什麼,心裡難保不會有什麼想法——你們劉家世代巡檢,不用稀罕一個小吏,為何定要來搶位置?
同理,若給了舅家,父親絕對要罵死他…
有了!李佑忽然靈光一現,想出個美、叫所有人都無話可說的辦法。當下立即叫長隨準備轎子去,他要去一趟西水鎮。
一個時辰後,李佑到了西水鎮老家,進門看見父親又在訓斥哥哥。
“見過父親!”李佑叫了一聲,上前拜見。
李父點點頭道:“小二有事?”
李佑道:“要和父親議論議論這個吏員名額的事情。”
“這個名額是你掙回來的,你自己拿主意就好。”
“兒子仔細想了想,這個位置還得自家人來坐,回來與父親說一聲。”
旁邊李佐聽到這個心情十分激動了,看來弟弟打算叫他去縣衙吃公糧,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他很有自知之明的扭捏道:“哥哥我不是這塊料…”
李父打斷了李佐,對小兒子說:“老大不行!他太蠢,作不了這種差使,進了衙門徒惹煩惱。”還有些想法他沒有說出來,老大從李佑這裡拿走了位置,將來按照禮法宗制,是傳給他自己兒子還是傳給李佑的後人?鬧不好要惹得家裡內鬥的,這是李父不願意看到的。
李佑奇怪的看著眼前二人,誰說要讓哥哥去當縣衙吏員?
幾天後,虛江縣衙爆出一樁讓所有人震驚不已的新聞——當年那個兇人李老捕頭又回縣衙了!不過這次回來不是當捕快,是頂替他兒子來作吏員的。
五十來歲的人,幹衙役捕快這樣的力氣活是不便利了,只能回家休養。不過要當個不費腿腳的吏員還是可以勝任,況且經驗老道,彌足珍貴,總比李佑這種閒人對縣衙公事有益。看李老捕頭身體康健,再幹個十年吏員沒有問題哪。
所有對縣衙吏員名額虎視眈眈、抱有厚望的人心裡不由得齊齊大罵,好一對不要臉的父子!竟然幹出了父親接替兒子的事情!
李巡檢的心思簡直昭然若揭,將來萬一他沒有巡檢幹了,或者當官當的不爽,就可以從父親這裡把吏員名額再繼承回來繼續幹典史。什麼叫吃著碗裡還惦記著鍋裡?什麼叫腳踩著兩隻船?這就是了,也太無恥了!
若李巡檢當官當爽了不樂意回來幹小吏,又可以把吏員名額留給自己後代,起碼保證了李家幾十年內在縣衙的一席之地,好算計!
李佑的親戚們也真無話可說了,拼親情拼關係誰能大的過父親?
“可惜他不是我的兒子。”劉老巡檢心情複雜的安慰失意侄子時嘆道,又感慨了一句:“幸虧我是他的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