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七章 初入府衙

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入府衙

衝動總是要回歸理智的,李佑摸黑穿衣,去門外走了一圈確定周邊無人後,又回到房中,對付姨娘道:“外面沒有人。”

付姨娘也慢慢的穿齊衣裙,下了床對李佑道:“今夜nong事黑不見人,想小哥哥也不甚爽利。如要另擇良辰僻處,妾身無有不從。”

李佑十分可恥的沉默不語,今夜確實一點視覺效果都沒有,此時他腦海中想象出豐腴勻稱的付姨娘赤身露rǔ爬在胯下低頭品簫的畫面,竟然產生了期待之心。

我怎麼能這樣,李佑心裡鄙棄自己道。

付姨娘將走時又想起了什麼說:“小哥你那東西夠長大,軟下來時也有妾身手掌的長短。”

這話裡意思李佑倒是聽出來了。

到了天亮時候,李佑這心理素質還沒強到剛與付姨娘苟合後就能平心靜氣見岳父的程度。便也不去拜別告辭了,站在前院打人去叫劉娘子一起回家,等了一刻劉娘子和梅枝從後面出來與李佑會合。

那梅枝也是時常以身代主被李佑強迫生某些關係的,她對老爺裡裡外外很熟悉敏感。此時一見李佑就覺得不對頭,看了兩眼李佑的衣服,走近後又在老爺身上嗅了嗅,立刻憤怒道:“老爺真是沒臉沒皮!在岳父家也不收斂。”

正心虛的李老爺嚇了一跳,怎麼才遇人就被看破了?趕緊轉移話題罵道:“你這磨磨蹭蹭的懶婢,半天才出來,趕快走,老爺我還有大事要去辦。”

梅枝偏頭對劉娘子說:“小姐,老爺昨晚偷偷出去花天酒地了,說不定又給不知哪裡的sao女人寫了些沒羞沒臊的詩詞。”

聽到這句李佑才放下心來,被冤枉採野花不要緊,他被冤枉的也不少這一次了,只要別懷疑到在劉府裡被搞就好。

李佑回了家換洗,吩咐關繡鏽叫絲行賬房把銀子準備好,隨後又去了縣衙

這時陳知縣正在,聽了李佑來意便道:“改職於你是件好事情,只是可惜你不能在這虛江縣任職了,你去一趟府裡也好。”

李佑見陳知縣允了就要告辭。

陳知縣yù言又止,鄭重的對李佑拱拱手。他倒是想幫李佑一把,不過李佑這職位實在太卑微,為了九品雜官去驚動吏部尚書簡直就是個笑話,吏部尚書的面子不能這麼不值錢。何況吏部讓府裡自行流轉,這調換度就快了,估計一個月內便可以完成,而京城畢竟太遠,等他和老師書信往來完畢,事情早成定局了。

另一方面,陳知縣自己只是個任職一年的七品知縣,縣內可以一言九鼎,卻沒有干涉府裡官職流轉的影響力。想想李佑給自己立下的諸多功勞,陳知縣只能拱手為謝以待後報了。

這天傍晚,李佑帶著一隊兵丁,押送著數千兩銀子,夜航去了府城。第二日早晨,到達府城閶門外的運河。府城九門,閶門最盛。這閶門濱臨運河,內外附近乃是府城最繁榮的地方,讀一讀唐伯虎的詩就明白了。

李巡檢此生從來沒有進過這座天下最富有的城市,上輩子那個年代的人很難想象蘇州府在本朝的獨特地位,但只要記住兩個十分之一就可以稍稍瞭解。國朝總共一百五十九個府和三十四個直隸州,在這將近兩百個府州中,蘇州一個府便貢獻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稅賦,考出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狀元,要物質文明有物質文明,要精神文明有精神文明,而姑蘇城就是蘇州府的核心和精華。

排除具有政治意義的南北兩京,蘇州府城乃是本朝當之無愧的第一都會。若用李巡檢上輩子的說辭介紹,蘇州就是全國的經濟、文化、工業、商業、時尚等等等等的中心,除了政治。

上次李佑去虎丘時沒有進城。他原以為虛江縣在這古代是已經是繁華所在了,如今他進了閶門才現,和府城相較,虛江縣仍是差了許多,難怪只能被叫成小姑蘇

不過李巡檢前途未卜,心情不定,沒有興致看景,只在老道兵卒的領路下直奔府衙,想要在中午前趕到。

府城裡大部分衙署都位於城南,府衙也不例外。其大門規制比起虛江縣更加高軒敞峻,立有牌坊一座,兩邊則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八字牆,而且門朝南開,正應了“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諺語。大門外熱鬧無比,筆墨紙硯槍手掮客茶攤等生意十分興隆。

李巡檢帶著手下兵丁抬箱過了大門,到裡面李佑吩咐手下們在外院等候,只領著長隨張三繼續往裡走,又過了儀門,進了正堂前院——那守門衙役看李佑身著官袍,便也不阻攔。在前院見大堂居中,左右有推官、經歷二廳,大堂外沿一溜捲棚廊屋便是府衙六房所在。

李佑沒有停腳,繞過正堂來到後院。為何李巡檢第一次進府衙也能如此熟門熟路?實在是因為各地親民官的衙門佈局稱得上如有雷同並非巧合,隨便走走也能找的差不離。

到了後院便有門禁攔住李佑,他這小巡檢身份不頂用了。李佑摸出一小塊碎銀子遞給門子,問道:“張師爺在麼?”

這張師爺便是知府延請的幕僚。李佑從上次送銀子的人那裡瞭解到,虛江縣解給知府的這些非常例銀錢不走戶房銀庫的手續,都是直接由張師爺簽收的,他的幕廳就在這後院裡。

門子得了足夠分量的銀子便很好說話,如實說道:“這位大人來早了。張老爺出去訪友,還得過些時辰才能回衙,不如稍後再來。”

李佑只好回到外院和手下匯合等候,百無聊賴研究起院中戒石刻字的書法,上面寫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字樣,幾乎每個衙門都有類似一塊。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李佑想起上輩子許多衙門門口都有一條為人民服務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