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九品的府署經歷司知事…”
黃師爺驚訝道:“居然不是平遷到別處巡檢司?”
李佑唉聲嘆氣。
“你有什麼好嘆氣的?”黃師爺很不理解李佑,“不要總看巡檢司在鄉民之間威風煞氣,那都是不上臺面的小道。這經歷司乃衙mén中樞,掌政令公文出入,你去那裡當個知事,說不定以後老夫還要仰仗你關照。在此老夫先恭喜李知事了。”
李佑無奈道:“在下還沒有唸完,後面一句是,分理同知廳。”
饒是黃師爺見過識廣也有點摸不到頭腦。話說本朝官制裡,以本官分管什麼地方的差遣有很多,比如左參政分守某某道、按察副使分巡某某道、同知分署某某地,以上分管都是屬於官場體制內的,可以看做正式官職。
但分理這個說法就比較自由隨意了,就是衙mén正印官看情況指定的,但一般都是指定佐2官分理某項公務,真沒聽過府衙裡的九品雜官還有資格分理什麼。經歷司知事分理同知廳這種官職真是…很幽默,負責去同知廳打掃衛生麼?王老同知閒成那樣,有什麼公文需要專mén派人分理的?
“聽說那王同知在府衙十分不中用,為何你被打到他那裡?莫非你得罪了人?”黃師爺對此看不明白。
“一言難盡!喝了一杯茶水就成了這樣。”李佑嘆道,最近他的嘆氣真是有點多,看來以後的主要工作就是和王老同知喝茶了。
黃老先生安慰道:“到了府城,天地廣闊,以你才華大有可為。”
李佑要去府衙當官的訊息傳了出去,各路人馬紛紛向李佑祝賀兼示好。在一般人看來,李大人從縣裡巡檢一步跨入蘇州府府署是上升了。也有人認為李佑還不如在小地方當巡檢自在,府衙上司那麼多,蘇州府裡又是遍地的達官貴人,當個小知事不知道要看多少人臉sè。
存著這兩種看法的人都是不明真相,李佑也不好意思說自己這一去就是被閒置了,不然面子往哪裡擺。只得強顏歡笑虛情假意的應付著,可謂是打腫了臉充胖子。
有必要在此介紹介紹府署的構成,叫看官們瞭解一下李佑新的工作環境。
府署裡的官吏衙役從身份上可以分作五個等級,呈金字塔狀排列。第一等級是正印官知府,只有一個。第二等級是佐2官同知、通判、推官,其中同知、通判協助知府處理各項公事,推官專mén負責刑名獄案,每人都有自己專屬的判事廳。第三等級是內設機構裡,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的官員,就是俗稱的雜官,從八品到九品都有,李佑便是這個等級的。第四等級是三班六房的額定在冊胥吏,例如洪巡捕。第五等級就是mén子、轎伕、白役等等。
這個身份等級的分法,看官們是不是很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不得不說,傳統文化就是傳統文化,生命力很頑強,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衙mén裡一樣是這個分法,不過換了些名頭而已。一把手、副手、公務員、事業單位、臨時工
再說府署內設機構,最主要有四個,除了前面提到過的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還有府堂。經歷司掌管公文上下往來,設有經歷、知事等官職;照磨所負責審驗公文辦理狀況,查漏補缺,設有照磨、校驗等官職;司獄司管人犯牢獄,設有司獄這個官職。
至於府堂,不設官職,下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吏員都歸於這裡,具體辦理各種公事,給官老爺們幹活的,辦公地點位於府衙大堂外的捲棚廊房裡。府署裡其他還有什麼府庫、府倉之類的就不贅述了。
李佑再嘆一萬口氣,終究還是要去府衙的。他打算自己單身上任去,把妻妾暫時留在虛江縣。這倒不是李佑想沉入姑蘇城的花花世界,嫌妻妾們礙事,而是因為他去了府衙必然是坐冷板凳的,所以不想讓妻妾們看到自家丈夫在府衙裡灰溜溜的樣子,在自家人面前丟不起那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