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一段不倫的往事…

過了一會兒,李佑才憋出一句評論道“好口味”,不知道是說趙四公子還是付娘子。

曝了自身醜事,付娘子臊的低頭不語,聽在耳中只以為李佑是諷刺,卻腹誹道,你不也一樣爽過。

感慨完畢,李佑腦子恢復清明,迅速轉動起來。可以確認傑哥兒就是趙四公子的親生兒子,掌握了這個秘密如何去運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利益?老泰山那邊怎麼交待?他一時也真想不好。

不過從各種現象分析,趙家並不知道付娘子有兒子的事情,付娘子也不知道趙家的近況。為了確認這點,李佑又試探道:“從那以後,你知道趙四公子的訊息麼?他會不會還惦記你。”

“趙家是什麼門檻,妾身出來後哪裡夠得著,想那趙四公子早就娶妻生子了罷,心裡怎會記得七八年前的苦命人。”

先不能讓她瞭解到趙家二房子嗣艱難的情況,李佑想道,否則以她得性子,肯定想方設法上趙家的門去撈好處,壞了我的打算。

“我要走了。你且在這裡靜心休養,好好安胎。”李佑最後說:“我會定時打發張三來看看。”

付娘子目前打心底是想拉緊李佑的,生怕李佑棄她不管,便伸手勾住李佑胳膊道:“李小哥再留一會兒。奴身子不便做不得那事,但可品簫,還有後門旱道,總叫小哥舒爽過。”

說實話,付娘子是個很淺薄沒什麼素養的人,其實不懂如何抓男人的心,更和李佑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她只會利用女人本錢去進行很不含蓄很粗俗的勾引,也就這點手段了。

也虧得付娘子的本錢算是出色,讓剛剛還想起不倫叉叉段子的李佑小腹一熱。便也不忍了,有那晚的一就敢有今天的二,進屋將付娘子按下蹲穩,解開褲子催促道:“就用嘴罷。”

……

……

沒過幾天,時間已經進入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個月,性急的人家要開始籌備過年了。

這些日子,一首據說是著名詩人李佑寫的小詩漸漸流傳出來。不是寫趙二老爺辭官的那首,而是李佑罵毛知府的那首,因為這首詩的確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民望城南涕淚多,米價日浮到幾何,都是當前最現實的民情,所以在市井間傳唱的不少。

聽到這首詩的人無不稱讚一聲,李大人真是個好官,竟然肯為了百姓疾苦向知府大老爺開罵,不愧是心懷家鄉的自己人,不像那些外地來的官兒一般無情,可惜官太小。

最後倒讓李知事在府城平民百姓中博得了一絲絲的清名…對此李佑非常的始料未及了,他本來只是想拿這首詩來和知府劃清界限,沒想到還會有這個副作用。

善良的人們同時又擔憂道,這要惹得毛知府大發雷霆,找個由頭把李大人整治了,或者考核時把李大人給抹成不稱職丟了官如何是好?

他們卻不知道,對此李佑根本不怕,就算發生這種事,只能讓他得到的補償更多。何況李佑從陳知縣那裡得到了訊息,朝廷派的人就要到達,毛知府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了。

二十一世紀的看官也許不明白為什麼米價如此牽動人心,漲個一倍也不至於餓死罷?這裡就解釋一下,以本時代的薪金和消費水平舉個例子,比如某人在機戶或者是什麼工場打工,每月共得工銀二兩。那麼假設他家有四口人,按本時代度量衡四口人有老有少約莫每月吃米一石,米價穩定時每石賣八錢到一兩左右,這就是本戶人家一個月的主食消費,不包括柴米油鹽醋醬茶之類的。但如今米價漲到二兩,甚至還在上漲,可想而知,這家的日子肯定非常難熬了,能不生出天大的怨氣麼。所以府城才會發生搶米的事件。

這天,王同知在下棋的時候抱怨說:“李知事很不夠意思,自己出風頭博名望,也不捎帶著老夫一起。”

李佑笑道:“下官這是主動誘敵,替老大人分了壓力。”

二人正談時,張三送來封信,李佑接過一看,上書八個字:“見信速來虛江縣衙。”

雖然沒頭沒尾沒稱呼沒署名,但李佑還是認出這是黃師爺的字。心裡頓時雪亮,抬頭對王同知道:“終於等到這一天,你我出頭之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