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蘇州府做官不容易



話說府署李推官在公館中囂張狂傲連作數詩,把同僚公然羞辱了一頓,還連帶大肆嘲諷了科舉和八股時文,又有自述感懷兩首。這一切不知怎的流傳了出來,在滿城文化界中引發熱議。

一方面,文人士子們首先對李先生狂放不羈的作派都是很欣賞很羨慕的。這年頭士風墮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不是唯一的模板了,每個文人心中都有一個風流狂士的野望,同時最好還能順便當個不那麼累的官(當不了翰林在蘇州當個推官也勉強可以接受了)。

眾人一致認定,李探花乃蘇州府數十年一遇的奇人也,在後世故事裡估計要與唐解元、祝枝山等姑蘇名人並稱的。

另一方面,文人們對李先生的觀點分歧的厲害,在文人扎堆的地方處處可見爭論不休者。有拍案叫好認為是針砭時弊的,有搖頭非議認為是大言不慚的。

不管再怎麼爭論,有功名心的仍然要繼續揣摩研讀新近流行的八股範文,中舉人考進士仍然是最主流的成功標準。

用二十世紀末一句邏輯不通的裝逼話說,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考功名,因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還讓他去考功名,因為那是地獄。

至於市井百姓的想法簡單多了:李推官是個好人,那麼被他罵的一定是壞人。

不過以上這些與李佑目前的生活似乎沒什麼直接關係。他主業是混官場的,又不負責風俗教化,也不是科舉出身,周圍沒那麼多同窗同年文友,文化圈嘴皮子的事情暫時影響不到他。

這日李推官收到一份案卷。某縣某婦女被殺死於自家床上,首級不知去向,縣衙審明是丈夫乾的,並附帶上丈夫的供狀。

他大筆一揮駁了回去,吩咐書吏批道:蠢到什麼程度的人在家裡殺了妻子還等著別人去發現?首級也沒有找到,甚有疑點,猜測是屈打成招,重審!

判完案卷,又有門子遞進來帖子,李佑開了看,原來是按察分司的黃師爺有事相商,請他吃酒。心下嘀咕道,前幾天為了自己被罰半年俸祿的事情剛剛吃過,今天怎的又來一出?

現在不比過去了,大家不在一個官署裡,為了避嫌(表面規矩必須要做),不方便公然頻頻到衙門裡往來拜訪。又因為沒有**住所(前衙後衙幾乎一體的),所以要議事就得出去。但一出去就得吃飯喝酒,真破費啊——李推官目前打算買宅子,手頭正緊。

原來黃先生找李推官不為別的,只為陳巡道缺錢了。

只聽黃師爺道:“按察分司新立,沒有前任積蓄,小庫裡一窮二白。況且分巡道不是親民蒞事官,你們府縣官隨時可以給治下民戶加派賦稅捐款,但陳巡道急切之間從哪裡討的錢來?又因陳巡道新官上任,他自己又講究體面,不願落個貪婪名聲,所以也不好意思找各府州縣要錢。”

“怎會少錢用?”李佑疑惑的問道,陳巡道身邊又沒帶著多少人需要養。

這一句問出來,立刻叫黃師爺找到了口子,掰著手指頭沒完沒了訴起苦:“李大人仔細聽我講,自從陳巡道升任道臺官,同鄉同族便又來了一些,有的是族裡派來歷練的,有的是來跟著辦差事討口飯的,有的是老親友推薦來當幕席書吏的,都是世道人情,不能全拒絕。”

李佑點點頭表示理解,這確實是誰也糾正不了的習俗。他不也一樣麼,安插了一批親朋來府衙當吏員,幸虧府衙空額甚多能吃公家飯,不用自己掏腰包。

“其他過路送扇子的也常常有,一張紙一把扇子遞進來,自稱是某某某前來拜訪,總得送些程儀罷?一個兩個三個,常常有日日新,手頭這點錢怎麼夠用。”

所謂送扇子說白了就是打秋風,一種讀書人的習氣。到了某地,找個能扯上關係的人,送一柄扇子和自己的一篇什麼著作,聲稱前來拜訪請求指教。如果主人看得上你手頭又寬裕,那自然會贈送給你一些程儀,雙方面子都好看。

李佑繼續點點頭表示同情,心裡再次慶幸,從這個角度看還好他不是科舉出身。沒那麼多八竿子打不著的同道中人,也沒有一科下來多一二百同年的遭遇。

若有人問,打秋風的不見他不就行了麼?確實,不見可以,大家都理解,但程儀該送的還得送,這才是不可缺的。

敢上門來拜訪的,除了騙子,多半是真能找到七拐八彎的關係,例如你座師的某某同年、你同年的某某學生、你上司的某某子侄諸如此類。大家都是扯得上關係的讀書人體面人,你既然發達了,對於應該“幫助”的過路同道還要一毛不拔,這口碑傳起來可就…

這就是時代的風氣,看官們有興趣可以去研究研究我國著名旅遊家徐霞客的旅行細節。他拿著地方官照顧人情開的牌票,去鄉間索要吃喝差役,那場面還真跟二十世紀的鬼子進村似的。

話扯遠了,總而言之,在本朝作為一個官員,想要維護自己的各種關係網,這是必須的花費,說不定你也有哪一天求到別人門上的。

“其它的就不囉嗦了。在蘇州府裡做官,不易哪!”黃師爺感慨道。蘇州府本身讀書人多牽連廣,又加上地處江北與浙閩(都是科甲大省)的道路要衝,往來過路的應酬真是極多,用錢就能打發的還都是小的。

李佑很主動說:“本官與知府提一提,從存餘庫裡借一點給按察分司署?”

黃師爺拱手道:“那先謝過了,稍解燃眉之急,但畢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說到底還是公帑。其它你這本地人看看有些什麼發財的法門,方便一起做的?不求發大財,只要能填平了陳巡道的應酬花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