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五十二章 一切都是那天意啊...

話說回來,要廷推的話,殿中公侯勳貴武官詞林都要靠邊站了。雖然他們自從進了殿後一直在靠邊站,但至少理論上是可以發言的,只是他們不想或者不願發言而已,現在連發言權利都沒有了。

李佑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回到班列,手捏牙牌,等待著它的新主人出現。

內監搬出一張書案,放置於陛前,又擺上筆墨和一本空冊。

殿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六部侍郎、左副都御使、六科掌科給事中、十三道掌道監察御史,共計四十五人一起出列,在書案之南面北而立。

對太后行禮後,吏部尚書許天官又從參加廷推的人群中走出來,手持空冊對群臣道:“現推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兼理分票事之缺。”

說完這句,許天官便閉口不言。如果是正常情況,吏部尚書應該會列出一兩個候選人,但這回許天官只說了這麼一句就閉嘴了,估計是表示他沒有準備候選人的意思。

吏部天官不提名,自然有別人推出候選人。

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靜默不動,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與文淵閣大學士徐閣老對視一眼,大約是彭閣老為了避嫌,便由徐閣老出面道:“我推監察御史王啟年。”

又有禮部金尚書推舉給事中尹維傑。

靜候半晌,似乎再無其他候選人了。許天官正要繼續進行下一步,這時候東閣大學士楊閣老開口道:“我推李佑。”

聲音不大,卻很響亮,吸引了殿中所有注意力。

在眾人目光裡,楊閣老淡淡的道:“分票之事草創艱難,隨意去職未免寒了勇於任事之心,不如叫他繼續做著。”

好罷,這也算個提名,大家都知道這僅僅是聊勝於無。如今大勢所趨之下,李佑肯定沒法繼續幹了。

許天官將空冊放回書案,在首頁寫上王啟年、尹維傑、李佑三個候選人的名字。

隨後參加廷推的人便按照站位排序,一個一個到書案在空冊上畫題。

遍覽廷推廷議這種事,除非在專權人物一言堂和黨爭劇烈時期,其實往往只有幾個特別有主見的,大多數人都是看形勢隨大流而已,這次亦是。

王啟年身為候選人沒有去畫題,所以最終實際參加廷推的是四十四個人。

畫題是不需署名的,統計起來容易得很。許天官和吏部左侍郎各自數了一遍,再由不參加廷推的吏科給事中上前又數了一遍。

最後由許天官對太后奏報道:“王啟年,三十一;李佑,九;尹維傑,四。”

李佑聽到許天官報數字,感動了一把,居然有九個好人投他的同情票啊。

而王啟年聽到三十一,頓時熱淚盈眶。此前一切辛苦煎熬都沒有白費,都是值得的

今後他再也不是隻能賣弄嘴皮子的言官了,在科道近十年終於熬出了頭他將入直中樞,在長公主和天子的下柄持分票,成為大權在握的人物

到此為止,今天武英殿這個劇場差不多也該謝幕了。觀眾們紛紛表示大飽眼福,不虛此行,而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分別授予了李佑和王啟年。一個慷慨激烈力壓三閣老,一個不聲不響成了最後贏家,雙雙奪得大獎實至名歸。

正當殿內諸君懈怠下來時候,人影一閃,便見前中書李佑又從班位中鑽了出來。

早晨空腹上朝此時準備回家吃午飯的人有點煩,李大人你別再不甘心的拖戲了好不好?

在幾十道埋怨目光中,垂死掙扎的李佑對慈聖太后奏道:“臣中書舍…尚寶司丞李佑,彈劾河南道監察御史王啟年心胸險惡,翫忽職守,推諉枉法,請聖裁削職為民”

在場人中,最普遍的心思是:李大人好像自從朝爭以來,一直抓大放小,只與諸閣老搏鬥,並不搭理其他人,現在卻反常的彈劾王御史了。還臨時弄了這許多空洞罪名,看來也真是急眼了。再說風聞言事是科道官的職責,你一個無緣無故的內廷官說這些是不是有點撈過界?

李佑繼續道:“臣數日前去教坊司採風,見到樂師程氏女,卻得知了一樁趣事。她自稱乃鹽商之女,數年前受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四子陷害而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