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

二百九十章各種苦惱的人們啊

李大人回到虛江縣的訊息傳開後,兩日來,福新巷裡車如流水馬如龍,訪客絡繹不絕,甚至於有從鄰縣慕名而來的。

原本想過幾天悠閒日子的李佑頻頻被擾,只好在家中不停的接見賓客,但所有要外出應酬的都拒掉了。另行安排家中人收拾行李,準備上任去。

十一日這天,李佑又送走了幾位盧家士子,很有文人範的仰天長嘆道,宦海泛舟,俗務纏身,煩不勝煩,何日才可得一靜字!

結果又招來父親一頓訓斥,“裝腔作勢,這話是什麼道理?在俗世中打滾就不要想免俗!客滿高堂,乃家門興旺之相也!等到門前冷落鞍馬稀時,你只怕欲求今日而不得了!”

李大人苦惱的無言敗退,父親的見識太低端了,他不懂士大夫階層這種拿輕捏調的品味。

當夜李佑帶著兩個長隨上船,連夜趕去府城。陳巡道那裡必須要去的,趙家也得拜訪走動,當鋪產業以及李媚姐那裡更該去巡視,有時間還可以去看望下王知府。

其實對於去見陳巡道,別的還好,就是這個禮節問題讓李大人感到很糾結。這年頭禮數可是很重要的,有點偏差就是大問題。此次去見陳巡道,禮輕禮重都不恰當。

前頭也說過,用大明人際關係學理論解釋陳巡道與李大人之間現象,應當是視為座師和門生。但那畢竟是一種停留在理論層面的比擬,如何操作尚待細化。

原來有著上官和下屬這層關係為門面,在陳巡道面前李佑一直以屬下自居,用官場禮節應對,態度謙卑點也算合適。

只有那次李佑接任了府推官,而陳大人沒有升為分巡道還是知縣的短暫時間裡,禮節上差點出現過錯位。當時陳大人肯定還沒想著李佑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位。

目前。李大人是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陳大人是按察僉事分巡蘇松道,兩者完全互不統屬,品級也相差不遠。還用官場禮節見面。幾乎就是平等相待,分庭抗禮了。

如果放在以前,這樣也無所謂,以後是不是一路人都不知道。沒必要計較過去和眼前的這點禮儀差距。但此時陳巡道擺明了將要給李佑取字,以後就居於師長身份,李大人好意思用平禮相見?所以說禮輕了不恰當。

但禮重了也有點不合適。若此時陳巡道已經給李佑取了字,那也算明確了關係,可以看成認了座師,不論官位如何,李佑態度上謙卑些都沒有問題。但現在只是雙方暗中意向階段。還沒有完成實質性操作,也沒有被士林所認可。

可以想象,以如今李大人的聲望,還是很引人注目的。這個時候突然對陳巡道卑躬屈膝就顯得諂媚無骨氣。好像為了巴結陳巡道求字而故意搖尾乞憐似的,傳出去很有損官聲。

“如此苦惱的事情,還是請陳大人身邊的黃師爺去苦惱罷,這取字的主意說不定就是他出的。”李佑抱著這個不負責任的心思在船上睡著了。

次日,抵達蘇州府府城。李佑便服來到按察分司衙門,投帖子進去要找黃先生。

不多時便見黃師爺從內裡急步迎出來,遠遠的邊走邊拱手,語調上飄道:“這不是當世名臣李大人麼!許久不見。蓬蓽生輝,有失遠迎。失敬失敬,快請快請!”

如果是別人如此褒揚。李大人也就矜持的生受了,但從知根知底的黃師爺嘴裡吐出來,一定是調侃罷。

入了屋內,黃師爺聽到李大人來意,“這有何憂,先不見便是了,操辦取字時再相見也不遲。”

李佑迫不及待道:“為我取字定是你出的主意?如今該如何操辦,你要負其責。”

黃師爺搖手道:“此乃許閣老之意,我不過是區區幕席怎敢出這種主意!取字與冠禮古時都在一起辦的,但如今冠禮久廢,鮮有行者,連這字也不常用了,取字儀式更無一定之規…”

“老先生!你就說怎麼辦罷,我這小門小戶出身就是不懂這些!再說時間緊促,還得趕路上任,朝廷敕牒可是有期限的。”

李佑熟不拘禮,在黃師爺面前很放得下臉皮。老先生被毫不講理的壓上許多責任,連連苦笑道:“你怕麻煩就推給我麼。罷了罷了,也不須驚動令尊令堂了,今天你也沒必要見陳巡道,由我去代為分說。明日你擺上席面,請幾位有頭有臉的人物為賓,算是見禮,不嫌棄的話我來贊禮。到時你敬酒,陳巡道賜字,重在心意而已。”

李佑得了黃師爺指點,心裡有數,出按察分司後便去了趙府拜會趙家兄弟二人。

運氣不錯,閒居在家待起復的趙良義老大人和蘇州城頭號大紈絝趙良禮大官人均在,一齊會見了李佑。

此時見面,三人心中居然都有一種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