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襄樊淪陷,那我大宋門戶頓開,江淮防禦將被徹底摧毀,蒙古韃子從此可以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啊。”
“呵呵,那時大宋還有能力再次組織起有效防禦了麼?到時朝廷還能苟安幾日?”
“賢弟,速速隨我去見大父,將此危機說與他聽,讓他上書官家,加強襄樊防禦,以解我大宋覆亡之危。”
趙鶴雲從席上彈起,急迫的去拉林徹,就要帶著他回府到趙居靜面前詳稟。
林徹靈巧的閃身,躲過趙鶴雲的拉扯,“兄長莫急,且聽我說。”
趙鶴雲沒有抓住林徹,雖然急切,卻也不得不停下動作。
“此事十萬火急,如何還能等待?”
“鶴雲兄,你怎麼還不明白呢?固國安邦,在人而不在險,你去守了襄樊,難道蒙古就不能尋找別的突破口麼?幾千裡防線,總還會有其他薄弱點的。再說了,我一個小娃娃,人微言輕,即使你祖父相信我,朝堂之上那些大頭巾有哪個會聽我說話?”
“那該如何是好?”
趙鶴雲已經亂了方寸。
“是啊,徹弟,你既然能發現這個危機,必然能想出法子的。”
趙樂燕自從看到坐在屍堆中還能淡然一笑的林徹,便莫名的對林徹有了一種信賴。
“沒用的,朝廷上下不思進取,當權者基本沒有想過收復故土,歌舞昇平慣了,江浙一帶百姓對朝廷也沒有了信心,稅賦日益沉重,對戰爭愈發抗拒,只想安穩過自己的小日子。依靠一直防守,能守到幾時?”
林徹對這大宋朝廷是一點指望都不會有。
“那你倒是說到底該如何啊,總不等就此等死吧!?”
趙鶴雲平日雖然也關心國事,但也沒有想過這麼深遠,畢竟泉州離著戰火還遠得很,泡在蜜水中的他,只以為日子可以一直這樣過下去。
“可惜徹弟你還年幼,不然統帥一軍,必然有所作為!”
趙樂燕對林徹的看法有點盲目的相信。
“呵,有嶽武穆的前車之鑑,我怎會傻到重蹈覆轍呢?如今,我只想有自保之力,若有萬一,便浮舟海上,若是實力允許,便多帶些民眾,讓我華夏苗裔可在海外存遺。”
林徹只能慢慢透露一些半真半假的想法。
“真的如此悲觀麼?”
“呵呵,據我所知,蒙古鐵蹄如今已經席捲了整個天下,這個天下不僅僅是中土,而是如今已經發現的所有文明世界。那歐洲雖然還沒淪陷,現在也只是苦苦掙扎罷了。若不是開慶年間蒙哥汗意外身亡,讓蒙古西征軍暫停了攻伐,說不定現在已經淪陷了呢。說起來,不但我大宋需要感謝釣魚城的勇士們,其餘尚未被蒙古踐踏的土地,也一樣要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