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一行人就進入了難民收容營。
經過這麼幾天,收容營又多了不少聞訊而來的難民,雖然這個收容營的初衷是收留那些走投無路,不得不自賣的人,不過按著林徹的意思,只要是願意守規矩的,那就來者不拒。
所以,現在面積又擴大了不少,還增加了數十頂大帳篷,這些帳篷可不再是軍中送來的了,而是花錢讓人趕製的。
因為營中有不少禁衛留在這,所以秩序井然,一片和諧,大人們都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把營地變得更加規整潔淨,而孩子們都在溫凡一組的調教下,練習佇列和規矩。
看到這樣的景象,林徹心中很是滿意,經過半年時間,稚虎營的少年們,都開始能辦點實事了。
來到關押朱吉璐的帳篷,林徹便看到這傢伙被綁著手腳堵著嘴的丟在稻草堆上,樣子很是狼狽。
聽到有人進來的聲音,朱吉璐不由眼睛一亮抬頭看過來,當發現是林徹之時,又立刻黯淡了下去。
自從被押回揚州城下之後,他一直盼望著自己的老爹能來救他,可是兩天過去了,卻沒等到任何希望。
他老爹哪裡會知道自己的寶貝兒子在這裡受罪啊,朱煥以為,按著時間算,朱吉璐估計都快到泰安老家了。
林徹看了幾眼萎靡不振的朱吉璐,開口道,「朱衙內,你想不想見你老爹啊?」
一聽此言,朱吉璐立馬掙扎著坐起來,對著林徹拼命點頭。
「對了,告訴你一件事,嫣然沒有死。」
聽了林徹這話,朱吉璐先是茫然,然後立刻來了精神。
可是林徹又說,「不過你還是殺了人,只不過不是嫣然罷了。」
朱吉璐下意識的搖頭,眼神中充滿了疑惑。
「你不用否認,你是不是殺人了,自己心裡最清楚,你若是願意承認你殺人,那我就將你交給揚州州衙,能不能活,就看你爹的本事了,你覺得怎麼樣?」
聽著
(本章未完,請翻頁)
林徹提出的條件,朱吉璐大腦飛快的轉動起來,計算起了得失。
如果自己不答應,這林徹就算直接弄死自己也沒人知道,要是答應了,雖然坐實了殺人罪,要是老爹活動活動,卻未必會死。
說到這裡,就得講一下大宋的司法傳統了。
華夏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對死刑都很慎重,經過審判的死刑犯通常都不會立刻執行,而是要把卷宗案情上交朝廷複核,甚至需要皇帝親筆勾決,才能行刑,也就是通常說的‘秋後問斬“。
像戲劇中演的那種,公堂審判後,當場行刑的事情,在一個正統的王朝裡,基本上不可能發生。
死刑複核制度的確立,可能主觀上是為了表現‘生殺之權皆出於上“的意思,同時又是對人的生命權保障的一種良性制度設計。
宋朝的死刑複核制度相比於前朝,在法律形式、法律程式上都比較完備和詳盡,使死刑在保持它應有的威懾功能的前提下,能夠達到減少死刑的執行數量和體現統治階級‘恤刑、慎殺、少殺“的刑法理念。
另外,宋朝是一個特別重視‘仁“的朝代,雖然宋朝初年繼承時期‘亂世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在立法上有‘重刑主義“的傾向,但在死罪增加的情況下,死刑的真正執行卻得到很好的控制,普遍存在‘判多執行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