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縣是北方的一個州縣,在北邊,還有兩個州縣。
那兩個州縣和春縣不一樣,那裡的縣令讓百姓進城了,還讓難民在州縣住下或者經過。
這樣對比,把春縣縣令對比得很是自私無情。
其實不是春縣縣令無情,那縣令正是因為見識到了前面兩個縣城的後果,才那般無情且堅決不給難民進城。
誠然,如之前那個將領所說,人在最虛弱最餓的時候,說的任何話都不值得信任。
之前進那兩個州縣,這些難民的說辭就是這般,說只經過不會搗亂,結果呢,那兩個州縣都不同程度的亂了。
難民沒有吃的,會搶。正是亂世將始,誰又願意把糧食讓出去。難民想活著,其他人也想活著啊。
可說難民有錯嗎?
他們沒有錯,他們只是被邊城將領捨棄的可憐螻蟻。他們很餓,餓到不得不搶。
有人要說自己是堅定之人了。
你是個信念堅定之人,即便再飢餓也不搶別人的糧食,可是要是你最敬愛的老母親餓得快要死了呢,你能還堅定最初的想法嗎?
你為了老母,會搶,你會安慰自己,你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母親。
可搶就是搶,搶不會因為為誰搶而而改變其行為的本質。
春縣縣令的做法很自私,可也是為了春縣的百姓。
春縣縣令不許難民進城的訊息瘋傳了,像風一樣傳遍了大周,就連最南邊的楊果都知道了。
村民們都在說春縣縣令的不是,外面的許多百姓還有文人也都說他的不是。
春縣縣令一時之間,成了大周眾矢之的。
楊果默默沒有發表意見。
楊果他們知道了這個訊息,楊行後來也知道了,也沉默了,沉默的不是不知怎麼評價春縣縣令,而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被春縣攔在城門外的難民,很大一批都是邊城那邊來的難民。
之前也說了,楊行年輕的時候就在邊城守衛。
被春縣攔在外面的難民,裡面的一些老人,或許還和年輕時候的楊行有過一些來往。
如今,經歷一番磨難,沒吃沒喝,楊行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還撐著,或者,死了。
默唸成大事者不能拘泥私情,楊行閉上了眼睛,不願再去想。
楊果看見師傅這般,抿唇握拳,隨後上前,問,“師傅,您想救那些難民麼。”
寧縣在大周最南邊,春縣在北邊,他們即便想要救援,也遠水救不了近火,可她看著師傅這般傷心,還是想要努力一下。
楊行睜開眼睛,眼裡滿滿都是無奈,嘆道,“為師想又能如何,楊家將已經不是以前的數百萬計了,如今只有幾百,還都是老弱婦孺,如何能守衛得了邊城。”
春縣的那些難民之所以是難民,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戰爭沒有了安定的居所,並不是因為簡簡單單的吃食。
把那丟失的兩座城池打回來,才是真正的救那些難民。這些楊果當然懂,對上楊行的眼睛,“師傅您只要說想不想,您老了做不了什麼了,可徒兒不一樣。”
楊行也看著楊果的眼睛,久久,道,“想。”
說完,楊行就覺得自己奢望了。楊行知道他這個徒兒有仙人教導是不錯,可徒兒也說了,仙人不會插手人間。
就憑他這個小徒兒,楊行不覺得她能有什麼辦法。
楊果笑了,笑得意味深長,信誓旦旦道,“既然師傅想,那徒兒就儘可能去挽救那些難民。”
說完,她就轉身走了。
楊行愣愣的,等回過神來想喊,人已經沒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