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洪承疇和祖大壽進入崇政殿,領頭的范文程跪下了,洪承疇和祖大壽也跟著跪下,從神情上看,范文程很自然,洪承疇和祖大壽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
多爾袞看著范文程等人,神情專注,他在關注三個人的表情,多鐸和阿濟格幾乎沒有看跪在地上的范文程等人。
咳嗽了一聲,提醒了多鐸和阿濟格之後,多爾袞開口了。
“文程,洪大人,祖總兵,今日請你們來,主要還是為了遼東的事情,聽聽你們的建議。”
“大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送來信函,向我們求助,願意歸順我大清朝,不過他提出來的條件有些怪異,我八旗軍出兵幫助他打敗李自成,報崇禎皇帝的仇,若是徹底打敗了李自成,吳三桂承諾,我大清國與大明朝廷劃黃河而治。”
“我以為,李自成能夠攻陷京城,實力肯定不一般,我八旗軍出兵,可能遭受重大損失,糧草方面的籌集也需要時間。”
“最關鍵的一點,吳三桂如果與李自成私下裡勾結,陷我大清朝於不利境地,這一場戰鬥,肯定慘烈,我們也難以承受損失。”
多爾袞話語直接,話語裡面帶著命令的口吻,這一點與皇太極的謙遜形成鮮明對比,親疏方面,多爾袞也非常明確,漢人之中他最為信賴的還是范文程。
多鐸與阿濟格沒有開口說話,只是看了看肅立的范文程等人。
范文程早就習慣這一切,餘光看了看洪承疇和祖大壽,沒有首先開口說話,一般情況之下,他所給出的建議,都是帶有總結性質的,再說了,按照他在漢人之中的地位,也不應該首先就開口說話提出來建議。
洪承疇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沒有馬上開口說話的意思,祖大壽自然不會首先開口,兩年多以前受皇太極的委託,他專門給吳三桂寫過信勸降,吳三桂沒有理睬,那個時候開始,祖大壽基本沒有摻和遼東的事情。
大殿裡面陷入到短暫的沉默之中。
多爾袞皺起了眉頭,多鐸和阿濟格則是將不滿意寫在了臉上。
范文程忍不住了,他很清楚,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是經歷了權力的慘烈博弈,才掌控了大清國的權力,加之多爾袞常年在戰場上廝殺,其性格頗為暴烈,容不得這等沉默的行為,多鐸和阿濟格就更不用說了,兩人的性格脾氣比多爾袞還要暴躁。
略微權衡了一下,范文程終於開口了。
“洪大人,您先說說吧。”
洪承疇楞了一下,不自覺的扭頭看了看范文程,儘管范文程得到了滿人權貴的信賴,不過他洪承疇不是很在乎,想不到在這崇政殿,范文程居然開口要求他發言。
“洪大人,文程的建議不錯,你先說說吧。”
洪承疇還沒有來得及抵懟范文程,多爾袞的聲音傳來,一種從未有過的屈辱感覺湧上心頭,讓洪承疇感覺到了略微的眩暈。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歸順大清這些年,洪承疇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沒有權力,沒有得到滿人權貴的信任,有苦說不出。
短暫的思索,洪承疇對著多爾袞等人抱拳之後開口了。
“攝政王大人,親王殿下,郡王殿下,吳三桂既然願意歸順大清,應是好事情,朝廷可以抓住時機,八旗軍一旦突破山海關,勢如破竹,必定能夠拿下整個中原,到了那個時候,吳三桂亦不敢有其他任何的想法與舉措。。。”
歸順後金的洪承疇,早就被編入漢八旗的鑲黃旗之中,是滿人權貴的奴才,不過洪承疇一直都不習慣奴才的身份,內心還有一些小小的自傲。
洪承疇的建議,讓多鐸和阿濟格瞪大了眼睛,他們臉上明顯能夠看見滿意的神情。
多爾袞輕輕哼了一聲,洪承疇能夠糊弄多鐸和阿濟格,卻不可能糊弄他。
“洪大人,你曾經是大明朝廷兵部尚書、薊遼督師,統帥過千軍萬馬,大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也曾經是你的屬下,吳三桂此人究竟如何,吳三桂是否有可能與李自成勾結,李自成麾下大軍的戰鬥力如何,我八旗軍入關之後該要怎麼做,你一句話不說,不情不願的回答我提出來的問題,是不是覺得歸順我大清國委屈了。”
洪承疇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連忙對著多爾袞抱拳稽首。
“攝政王大人,奴才不敢。”
多爾袞再次哼了一聲,多鐸和阿濟格兩人臉色微紅,看向洪承疇的眼神也不是很好了。
終於,洪承疇再次開口,神色也變得肅穆。
“攝政王大人,親王殿下,郡王殿下,奴才以為,八旗軍強悍,碾壓李自成,流寇李自成之流可以一戰而除,朝廷大可不必擔心吳三桂與李自成勾結,只要八旗軍佔領了寧遠城池,兵鋒直逼山海關,則吳三桂失去了地勢的依靠,不敢有其他任何的異動,唯有踏踏實實歸順。”
“若是八旗軍出征,可首先宣佈攝政王之命令,八旗軍此番出征之目的,乃剿滅流寇,不傷及無辜,不屠殺百姓,不焚燒廬舍,不劫掠錢財,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征伐之際,沿途的府州縣,若是開啟城門歸降,獻出府庫錢糧,供大軍使用,知府知州知縣俱可官升一級,城池完好如初,若是抗拒不服,城破之時,官吏悉數誅殺,錢糧全部徵繳,百姓依舊可以保全,如此做,可以穩定關內的百姓,利於八旗軍征伐。”
“攻城之際,城內有協助我八旗軍者,破格獎賞,以此鼓勵更多的人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