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鍵看了看其他人,開口了。
“皇上,臣贊同史大人與邱大人之分析,臣以為,依照八旗軍的實力,尚無多線作戰的能力,主要是糧草不足,此外從兵力上面分析,入關的滿八旗三萬人,蒙八旗兩萬人,漢八旗五萬人,總兵力十萬人,其中吳橋之戰損失兩萬人,還剩餘八萬人,多爾袞並未繼續從瀋陽方向調集兵力,應該是考慮到糧草的問題。”
“根據得到的情報,豪格率領五千滿八旗軍士、兩萬漢軍固守景州和安陵兩地,多鐸率領一萬滿八旗軍士、五千蒙八旗軍士、五千漢軍征伐洛陽,阿濟格率領一萬滿八旗軍士、一萬五千漢軍征伐山西太原,留守京城與北直隸的僅有五千滿八旗軍士和五千蒙八旗軍士,留下五千蒙八旗軍士主要還是因為吳橋之戰,蒙八旗損失太過於慘重。”
“從兵力的配備上面來說,不管是多鐸、阿濟格,還是豪格,單獨發起對山東之進攻,都沒有獲勝的把握,這一點多爾袞應該清楚。”
“綜合上面之分析,臣以為,朝廷之策略不應該有大的調整。”
朱聿鍵是內閣首輔,所說的話語基本代表內閣的意見,他說話之後,其餘人基本不會開口發言了。
朱慈烺嘆了一口氣。
“其他的話朕就不多說了,朱大典提出來的問題,你們仔細考慮過了,認為多鐸、阿濟格與豪格等人,暫時不大可能發起對山東與歸德府等地的進攻,聽起來很有道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是糧草不充足,那大軍就有潰散的危險,若是兵力不足,就難以徹底剿滅對方。”
“不過你們想過沒有,李自成選擇投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朕倒不是說李自成一定要前往京城去向後金朝廷投降,李自成可以給多鐸等人寫信,表示臣服,甚至可能提出來幫助後金朝廷固守陝西的建議,若是多爾袞收到了李自成這等臣服的信函,會做出怎麼樣的選擇呢。”
“朕想,無非是兩個選擇,其一,不理睬李自成臣服的信函,繼續征伐,一直到徹底剿滅李自成,徹底穩定北方的局勢,其二,考慮到糧草與兵力方面的問題,暫時默許李自成臣服,從而將主要的進攻方向調整為山東與河南開封、歸德。”
“如果多爾袞調整了主攻的方向,朝廷該要如何應對。”
所有人都沉默了,朱聿鍵也低下頭。
朱慈烺看著地上鋪開的地圖,輕輕的哼了一聲開口了。
“朝廷必須要有應對之策。”
“朕仔細考慮過了,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主動從德州發起對景州和安陵的進攻,徹底打敗豪格,讓後金朝廷與多爾袞膽寒,不敢輕易發起對我們的進攻,以爭取到集聚力量的時間,待到時機成熟,朝廷就可以發起對八旗軍的總攻了。”
“這場戰鬥,朝廷可以爭取吳三桂,只要吳三桂出工不出力,不與朝廷大軍拼死對抗,朝廷可以赦免其歸順後金的罪行。”
“若是朝廷大軍之對手,就是豪格麾下五千滿八旗的軍士,那朕不介意再來一場吳橋之戰,徹底剿滅這五千滿八旗軍士,連帶著豪格與葉臣一併收拾。”
“朝廷大軍主動發起對景州與安陵的進攻,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動搖多鐸與阿濟格的軍心,同時給李自成適當的激勵,讓其拼死與八旗軍作戰。”
說到這裡,朱慈烺手中的竹鞭,指向了德州、景州與安陵,那上面有朱慈烺專門畫出來的記號。
“作戰的時機把握,也是非常關鍵的,必須是多鐸與阿濟格發起對洛陽和太原的進攻之後,那個時候多鐸與阿濟格無暇分身,沒有辦法馳援豪格,京城駐紮的八旗軍數量不多,多爾袞也不敢隨意調遣兵力馳援。”
“四川方向,曾英與楊展務必要傾盡全力,死死的拖住張獻忠,不讓其逃竄到湖廣。”
“朕不想打,至少現在不想打,可不得不打,湖廣剛剛穩定下來,還需要時間修養,南方各地的兵力還沒有徹底整合,這個時候打,時機的確不好。”
如此重大的問題上面,朱慈烺是一言九鼎的,他做出決定之後,內閣與兵部就要認真商議,不折不扣的執行下去了。
再次看了看眾人,朱慈烺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此次主動出擊的戰鬥,比吳橋之戰還要關鍵,朕依舊是要御駕親征的,朝中的事宜,內閣處置,特別要關注淮陽錢莊籌備的事宜。”
“決戰的大幕已經拉開了,接下來就看誰更勝一籌了,如此關鍵的時刻,朝廷上下務必一條心,不能夠有任何的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