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變已平,賑災已經走上正軌,明教已經不成威脅,顧懷沒有理由再呆在涼州,所以他就打點行裝,只帶著錦衣衛,還有柳瑩和連雙月,便準備返回長安了。
其實他也曾猶豫過要不要帶上連雙月,可小丫頭彷彿也感覺到了什麼,在陪著顧懷遊涼州的時候,一雙大眼睛總是忽閃忽閃盯著顧懷,可憐極了,顧懷實在不忍心又把她丟在涼州。
帶去長安見見世面也好,長安的靖王府多了這麼個小丫頭,也不會顯擠。
跟入涼時相比,好像只是多了個連雙月,錦衣衛多了些人,其他的都沒變化。
但顧懷知道不是的,相比起來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很多東西。
首先是錦衣衛的效忠,不管回了長安這支錦衣衛的命運是什麼,是再次裁員還是置之不理,他顧懷總是這支錦衣衛的親手締造者。
而且現在錦衣衛中大部分是涼州人,涼州是顧懷的封地,這些人離開家鄉去了長安,除了依附他顧懷,還能依附誰?
所以就算朝廷把錦衣衛拿了回去,顧懷也有信心能指揮得動,這就是自己在長安握住的第一支力量。
其次就是涼州了,以前的涼州,顧懷只是在王府窩著,對自己的封地並不算了解,可現在的涼州,可以說是顧懷親手鎮撫下來的,有祝文和龔文信那幫人作襯托,再加上顧懷對崔管事說的那些吩咐,還有即將開起來的商號,顧懷以後在涼州的名聲絕對會是蒸蒸日上。
民變是他鎮壓的,難民是他賑災的,官員是他提拔的,整個涼州,顧懷用這一次的實際行動表示了誰才能說一不二。
若是魏皇沒有去行宮,顧懷還不敢這麼幹,帝王會猜忌,可何洪不會。
只要能把何洪安撫好,涼州就徹底的成了他的基本盤。
雖說兵力解散了,錦衣衛也可能要交出去,可誰說...不能暗地裡做些事情呢?
要改變一個地方,就得從經濟和政治以及軍事入手,經濟可以靠商號,政治他會去長安,而軍事...
顧懷的眼裡閃過一絲陰霾,要做就得做最壞的打算,這一次去長安,和上一次不一樣。
上一次去長安的時候,自己還沒有和老二撕破臉,還沒有看到長安的暗流湧動,沒有看到魏皇的衰弱,還有大魏的腐敗。
可現在既然已經看到了,並且這次去長安要做的事情也很危險,那無論怎樣自己也得做些準備。
長安還有個祝文和老二在等自己,政治鬥爭一不注意就會萬劫不復,自己一定要留一些後路。
這次入涼總還是有些收穫的,比起自己之前的一窮二白,現在說話都多了些底氣。
只要身後有個涼州,自己就能少些顧忌,所以那些擋他路的人,比如貪官汙吏,比如邪教教徒,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