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班班主有些尷尬:“這...大概是說書說多了,說起事來也有些不著調...東家再聽聽,再聽聽。”
只見陳老將驚堂木一拍:“就說那叛軍見了靖王爺這等風姿,便紛紛起了退意,永登困局迎刃而解,然後靖王爺又親自帶兵平叛,所到之處叛軍望風而降,僅僅一月,整個涼州就平了!”
下面有人不同意了:“可朝廷的報捷文書不是上個月才發下來嗎?”
陳老沒理他:“然而啊,就是在這平叛的過程裡,靖王爺居然發現了一件事情...”
他拿起桌上的報紙,拍了拍封面:“就是這登在報紙上的東西了,諸位可曾想過,涼州為什麼生變?百姓為什麼要造反?”
一個聲音響起:“不是說起了大災嗎,活不下去了就造反唄。”
又一個聲音反駁道:“跟災情有什麼關係?朝廷明明都賑災了,分明是那明教的問題!沒看朝廷告示嗎?明教可是會鼓動人造反的!”
“胡扯,怎麼不見那些個僧人道士說要造反?”
“明教是明教,佛教道教又不一樣,你懂個錘子。”
“簡直可笑,說兩句就能鼓動人造反?要不是活不下去,誰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朝廷賑災了,怎麼活不下去?要我說就是那些刁民本身就不安分,畢竟涼州那個地方...”
眼看百姓們反響熱烈,陳老有些喜上眉梢,可這話題越來越歪,他只能一拍驚堂木止住:“諸位還請聽老夫一言,涼州生變的原因啊,這報紙上寫的清清楚楚!”
“快說來!遮遮掩掩的做什麼?”
“就是!不說故事也就罷了,這報紙是個什麼東西?再說了,吊人胃口作甚?”
眼看惹了眾怒,陳老連忙開口道:“這上面說的清楚,之所以會有民變,其實剛才兩位客官都說對了,一事因為邪教作祟,二嘛...就是那賑災糧款,全部給貪腐了!”
臺下瞬間爆發出一陣譁然,還有這事兒?
市井老百姓哪兒能知道這些訊息?除了滿天飛的猜測,還真沒幾個人敢說貪腐這話。
勾欄不要命了?
陳老繼續道:“諸位,這報紙說得明白,靖王爺平叛中發現那些百姓都是給裹挾的!而且涼州數萬難民,根本領不到救濟糧!那些本來應該給他們的糧食,全被官員們中飽私囊了!”
譁然聲一時更大了,眾人都有些發愣,還有這事兒?
“貪腐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朝廷派去賑災的官員!靖王爺回京後,已經上了摺子彈劾,如今正在三司會審呢!”
“三司會審?難道是真的?陳老你可不能亂說,這種事要掉腦袋的!”
“貪腐賑災糧?不太可能吧,朝廷難道不管嗎,還要靖王爺去彈劾。”
“我也覺得有些不靠譜,這種大事,怎麼可能從勾欄傳出來?要信也得信官府的告示啊。”
陳老將眾人反應一一收在眼裡,點了點頭:“諸位不信也沒事,這些事情在報紙上寫的很清楚,只需要二十文錢,就可以買上一份,若是不識字也沒關係,接下來老夫就好好講一講這涼州貪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