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何洪和盧何沒透過氣?難道盧何一開始就沒打算履行承諾?
他的臉色也陰沉下來,但一看場中局勢,就知道晚了。
三司長官都開了口,盧閣老定了基調,何公公和靖王沒有反對,何公公盧閣老這一派的官員瞬間心中有了數。
他們紛紛出列,表示贊成,一時想反對的官員嘴都插不上。
越來越多的官員出列,最後甚至超過了朝堂官員的半數,顧懷看的暗自心驚,何洪的勢力...居然已經大到了這種地步?
他還沒開口,一半人就站了出來?
現在的朝堂,誰還能和何公公對著幹?
一聲聲附議不斷響起,有過貪腐舉動的官員們臉色鐵青,武將們看著熱鬧,顧懷...閉上了眼。
這件事...成定局了。
他沒有反對的機會,也沒有反對的原因。
沒人知道他和盧何何洪做了什麼交易,他也不可能在朝堂上說出來。
盧何這老小子算是結結實實的陰了他一把,他的如意算盤打空了。
只不過看看何洪的臉色,就有趣了。
這件事不是何洪和盧何商量的結果?看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動作,何洪是想履行承諾的,賣了自己的只是盧何?
他嘆了口氣,收回了腳步,接受了這個事實。
只要不是何洪算計他就好,要是何洪在這件事情裡表現出不對勁,以顧懷現在的力量...還真沒辦法和何公公唱對臺戲。
看看這半數的朝堂官員都出來贊同了,就知道何洪和盧何現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有多大。
要知道以前皇帝下旨議事都不會有這般統一的聲音,那時候多的是官員梗著脖子反對。
可看看如今呢?除了自己利益受到威脅,不得已硬著頭皮反對的官員,大部分官員都站了出來,同意了盧何的主張。
如果這次自己再把事辦成了,一大批官員下馬,一大批忠於何洪盧何的官員上來,那到時候他們的勢力該有多驚人?
怕是真的新皇登基都沒辦法威脅他們了,因為新皇...也是需要人幹活的。
難怪,難怪這兩人的矛盾開始爆發,自己之前還覺得這兩人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有點收益就開始起內訌,現在看來,還是自己格局小了。
最高的位置只能坐一個人,現在的何洪盧何,顯然是因為那個位置,開始別勁了。
可能這種內訌還沒鬧到檯面上,但深知內情的顧懷都能發現,他們自己不可能沒有感覺。
顧懷眼中精光一閃,看來除了收拾那匹貪腐的官員,自己接下來的方向...也有了。
他看著盧何,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