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只在意那一成災民能活,但剩下九成都得死,而朝廷很難再賑第二次災,除非長江邊上的軍隊這個冬天不吃飯。”
“我只能讓這個朝廷不要走到最壞的那一步。”
徐子允呆呆的看著謝洵:“會死很多很多人。”
“那又能怎麼辦呢?”謝洵的聲音彷彿是從歸墟傳出來的,“你我都知道朝廷的財政負擔到了哪一步,除了我,還有誰能來當這個劊子手?死的人不夠多,怎麼把陛下從後宮逼出來?”
......
司禮監。
“大臣?王爺此言何意?”
“魏國的行政體制是什麼?分派官員治理地方,透過奏摺彙報至朝廷,朝廷六部和內閣完成資訊的梳理,提供解決方案,陛下同意之後司禮監勾紅蓋章,然後發明旨辦理。”
“公公就是這個過程的最後一環,現在因為陛下龍體欠安,又如此信任內閣閣老們和公公,讓公公直接勾紅蓋章同意內閣的處理意見就行了,那公公有沒有想過,如果內閣提供的票擬意見就是公公的意見...”
顧懷喝了一口酒,循循善誘。
何洪苦笑:“咱家也不是沒想過,但閣老們怎會聽咱家一個閹人的意見?”
“閣老們是怎麼選出來的?”
“閣老們都是做過六部尚書侍郎的,然後由皇上挑選入閣。”
“六部尚書侍郎從何而來?”
“自然是地方官員與翰林學士...”
何洪有些不解,這些制度顧懷怎麼可能不知道?
顧懷也沒有再繼續故弄玄虛:“吏部掌官員考評晉升,摺子遞到內閣,再由公公勾紅蓋章,只要公公能掌握住這條線,那公公豈不就是捏住了天下官員的命脈?”
“話雖如此,但咱家如何聯絡的上吏部官員?”
“公公怕是還不知自己如今權勢何其之大吧,只用來貪點小錢。”顧懷有些頭疼,何洪的政治嗅覺也實在太差了,“只要公公稍加暗示,偌大吏部怎麼會找不出來願意聽公公號令的人?”
何洪有些明白了:“所以咱家需要先在吏部找些幫手,然後在朝中多安插一些親近咱家的官員,這樣新皇登基後讓他們為咱家求情?”
他又開始自我否定:“不對,吏部的摺子遞到內閣也是需要閣老們同意了才能轉到司禮監的,可閣老們怎麼會同意呢?”
顧懷扶住額頭:“公公,既然已經在吏部安插人手了,為何不能在故技重施找一個與自己共進退的閣老?這樣摺子就可以直接到司禮監了。”
何洪驚住了:“這話怎麼講?王爺不是不知道閣老們都看不起咱家這個閹人,怎會與咱家共進退?”
顧懷聲音幽幽:“公公莫非忘了...陛下還有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