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仗緩緩的在太廟前停下,不同於洛陽的太廟,長安城裡這個也是在大魏定都長安之後修的,再將洛陽供奉的排位請過來,所以無論在建築規格還是修建風格上都要比洛陽的太廟大氣很多。
太廟分為前中後三殿,前殿用於祭祀,中殿用於供奉歷朝魏皇,後殿用於存放祭祀禮器,而百官是沒資格進殿祭祀的,只能在太廟殿前的空地上陪祭。
最先到達的儀仗衛隊開始到後殿取出禮器,穿著一水純黑鎧甲的騎兵甲士們分散開將整個太廟外圍戒嚴,等到一系列動作完成魏皇的玉輅和百官才緩緩到達太廟。
玉輅在太廟殿門前緩緩停下,穿著明黃袍,帶著天子冠冕的魏皇有些虛弱的起身,由何洪扶著下了玉輅,身後的百官又一次對魏皇進行了行禮。
魏皇點點頭,有心想說些什麼,卻只是虛弱的咳了兩聲。
下了馬車有些胖的太子由兩個內侍扶著往魏皇行了兩步,上前見禮:“參見父皇,父皇身體不適,可否由兒臣扶父皇進去?”
魏皇右手握拳止住咳聲,眼裡閃過一絲厭惡。
看看你的樣子,自己都需要人扶,朕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兒子?
他轉過身子:“太子失禮於太廟,罰半年用度,今日大祭完就給朕滾回東宮讀書。”
何公公幸災樂禍的看了太子一眼,雖然太子算是自己半個盟友,但何公公從來都是喜歡看人倒黴的性格,偶爾還要上去踩一腳。
太子有些委屈的低頭回道:“是,父皇。”
自己只是想表表孝心,怎的就失禮於太廟了?這帽子扣的。
何公公扶著魏皇進了太廟,百官也按照之前定好的位置站好,而顧明珠也終於從馬車上下來,隨同下馬的顧懷還有二皇子一起到了大殿門前。
太廟祭祀的是皇室的祖宗,作為皇室成員的他們可以進太廟陪祭,百官就只能在外面了。
眼見失去內侍攙扶的太子走路有些不穩,顧懷搖了搖頭上去扶住了他。
才跟著魏皇走了幾步的太子已經氣喘吁吁了,向著顧懷投來一個感激的眼神,又轉向了二皇子與顧明珠:“皇弟皇妹,許久未見了。”
眼下這種正式場合,哪怕看太子不順眼的二皇子也不能露出異樣姿態,與顧明珠一起向太子行了禮:“見過太子殿下。”
四人站在太廟門前,是百官視線的聚集處,卻沒人臉上有什麼不適,在百官的注視下緩緩進了太廟。
本已沉寂下來的樂隊開始奏樂,而徐子允也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從內侍手裡接過祭天的文書,開始當著百官的面朗誦起來。
祭文大意就是魏國怎麼怎麼風調雨順,怎麼怎麼蒸蒸日上,我這個如今的魏皇已經把該做的事做完了,所以來向各位祖宗彙報工作,順便請你們保佑一下大魏,讓來年的大魏更上一層樓。
連讀著祭文的徐子允都有些臉紅,這篇祭文是真的有些不要臉。
西北災情嚴重,南北駐軍讓大魏財政入不敷出,魏皇是怎麼說出來這種話的?
雖然知道祭文是禮部那幫子人寫的,但大意是何公公傳的,也就是陛下親口說的,說明魏皇也是真這樣覺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