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宸沒有找安茜一起看電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他跟著錢爸坐公交去看IMAX電影,就像小的時候那樣,比起跟著俞教授的各種學習,原主其實更喜歡跟錢爸混,但他不敢表現出來,因為俞教授會嫉妒。
IMAX
3D的效果很贊,徐恪剪得也不錯。
只是正如錢宸和安茜分析的那樣,這部電影短板也很明顯。
錢爸很開心。
大概是因為兒子一點也不娘炮。
很早的時候,他希望能有個小閨女,誰能拒絕小棉襖呢。
可惜沒能如願。
然後爺倆中途吃個飯後,又去看了《十三釵》。
錢爸覺得電影拍的挺好。
就是有點壓抑。
而從錢宸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和《花甲》一樣,恐怕也會被人吐槽成篩子。
至於這兩部電影最終的票房比較……
得看首日票房成績,在結合上座率、口碑、後續排片等各種因素去衡量。
錢宸沒能等到電影首日票房出來的那一刻。
不是說他死的早,而是要趕去繼續拍攝《大逃荒》,他的戲份還有一些。
不過,網上的很多關於電影的評論,他在車上就能看得到了。
最早的那批評論大多都很熱門,只是沒什麼參考性。
大部分都是專業的影評人。
靠這個吃飯。
很多人覺得影評人裡頭也有剛直不阿的,其實都是錯覺。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你只要想一想他們靠什麼吃飯就明白了。
一開始的時候激揚文字,都是為了立權威人設,而等到這個人設立下來了,公眾對他的評論會一定程度盲從的時候,就要開始收錢了。
甚至有專門的公司負責搞這個,養一堆大V號。
收錢辦事。
錢宸隨便翻了幾篇,能夠從裡頭看到濃重的大V風。
然後又去看看《十三釵》的,其實也差不多。
兩家都表示要體面。
咱們共同進步,不講究拉踩的那一套。
然而,不管是徐恪還是張略,他們都沒本事控制輿論。
看了兩部電影的觀眾,肯定要做出一個比較。
錢宸不去看大V的讚歌,而是看一些沒什麼人氣的普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