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華夏也有潑水節,而且和暹羅這邊擁有同樣的發源地,那就是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渡傳入緬甸、暹羅和華夏xsbn等地。
坐飛機到清邁,錢宸先去入住了酒店。
此時的清邁是一年旅遊的最旺季,在這邊潑水節類似於春節,屬於最熱鬧的節日。
如果不是預定了酒店,大機率要住的很差。
或者只有一間房。
路上就看到了不少潑水的人,放下行禮之後,錢宸就迫不及待的要出發了。
他僱了一個當地人,外加一輛裝水箱的小皮卡——他和安茜就坐在皮卡上,抱著呲水槍對著路邊的人群呲水。
潑水分為文潑和武潑。
文潑是比較傳統的方式,用木盆裝滿清水。
水裡會盛放一些鮮花諸如緬桂花等,讓水有香味,然後到寺廟裡去“賧佛“,之後再用這些帶有芳香的水給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塵,之後大家互相用小樹枝蘸取小盆裡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長者身上輕輕灑去,再互相幫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灑去。
以示新的一年,給對方最真誠和美好的祝願。
錢公公當然不會用這麼沒攻擊性的方式。
而武潑就是用木盆裝滿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潑出去。現在樣式越來越多,大口徑呲水槍就是最好的玩具。
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徵著該年誰最幸福。
為了別人的幸福,師徒兩個也是拼了。
僱傭一輛水車,一路播撒幸福,這個主意是安茜出的,因為她看到別人這麼幹。
這個平日裡看起來溫婉可人的姑娘……玩到開心也能瘋一把。
脫離了她媽的掌控,這幾天徹底放飛自我。
有時候能讓牙花子裸露半個小時之久,一點也不怕醜哭她師傅。
“等會如果被人攻擊,你就躲在我身後,”錢宸叮囑了一下,又吩咐剛給車上加滿水的嚮導:“阿克,碰到硬茬子就趕緊跑啊,咱們的小命就交給你了。”
被稱作阿克的暹羅導遊是個大學生,勤工儉學。
他的名字叫布蘭尼克,經常被人稱作阿克。
“放心吧,boss。”阿克做了一個ok的手勢,然後就開著小皮卡衝出了酒店。
酒店門口那些衣冠楚楚的人不能潑。
人家還沒做好準備。
等到行駛到小路上,人流量逐漸加大,就可以隨便潑灑了。
當然,有專門的區域那邊人更多。
錢宸和安茜為了不被人認出來,都帶上了搞笑的面具。
潑水節有不少人帶面具。
綠頭怪尤其的多,防護性絕佳,還有一種被稱作老panpan的面具,不過據說是華夏遊客帶過來的,具有祈福的作用。
錢宸帶的是佐羅,而安茜帶的是v字仇殺者。
前幾天差點被人認出來——也許是已經被人認出來,弄的兩人也不敢太囂張。
不過,現在帶上了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