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博看來,徐徵固然是功不可沒,但是像禿子這樣侃侃而談,對錢宸的作用卻只是輕描淡寫,真就是飄的不成樣子了。
“我覺得咱們的《心花怒放》也不會太差。”錢宸對比了一下二者的質量。
《心花怒放》肯定比不上《泰不容易》。
但是這個市場發展的實在是太快了,院線瘋狂的擴張——五億的票房出來,擴張速度猛然加快,現在十億的票房也有了,可想而知,全鍋每天都會有多少電影院開張。
這種氛圍下,人們也更願意走進電影院。
只要你把電影拍出來,不是那麼爛,今後十億級別的電影,也將不會是什麼稀罕貨。
錢宸不是穿越重生的。
他憑藉自己的閱歷和頭腦做出這樣的判斷。
當然,這個推測只存在於一個比較短的週期有效,比如五年,十年這樣子。
因為華夏目前的經濟問題挺多,甚至可以說全球的經濟都沒那麼樂觀。
隱患重重。
“哈哈,借你吉言啊,這部電影我投了一點。”黃博來了精神。
但他沒有錢宸投資的多,錢宸和安茜倆人,佔了20%的份額。
人家屬於大股東。
黃博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就是他不是個女人。
不然就沒有安茜什麼事了。
徐徵那邊說了一通,終於把機會給了錢宸和王順溜。
錢宸和王順溜一起上去,徐徵也沒下來。
三人代表著這部電影的鐵三角。
這年頭大家喜歡鐵三角的說法,一個人就叫獨霸,兩個人就叫無雙,三個人就鐵三角,四個人就四大天王,五個人……
“電影裡頭我們仨各有矛盾,但是現實裡頭我們卻是最鐵的兄弟……”徐徵摟著倆人。
不管仨人今後怎麼樣,至少在電影沒有結束之前,他們都得團結一致,在各路資本面前爭取利益最大化。
“我就是個做蔥油餅的!”王順溜哈哈一笑。
“咱仨裡頭,你投的錢最少,後不後悔?”徐徵給來了一句。
但其實王順溜不是最少的。
製片人陳芷曦才是最少的,她有6%,但是她一毛錢都沒出,就跟錢宸和安茜一分錢沒出就拿了《繡春刀》8%一樣。
王順溜20%,陳芷曦6%,徐徵30%,錢宸44%。
這就是出品方的陣容。
出品方差不多能分35%多一點,剩下的是院線、發行還有稅什麼的。
徐徵算是第二大“股東”。
電影越火,他就越是心裡不平衡,話裡話外都繞不開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