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是均用技術,一時半會都不太可能向民間開放,自然也就很難創造太多的商業價值。
反正是錢宸這邊要多少錢,那邊就給多少。
後續的開發,也會由郭嘉和東宸一起做,收益並不是一錘子買賣,不管是氫能源技術,還是T90吸聲膠都是如此。
不然錢宸也湊不齊那麼多錢。
不過,一切的操作都有了回報,一方面是中宸藉著小牛犇騰的“殼”,可以繼續推動小牛犇騰的上市程序,理論上來說明年上半年就可以上市了。
另一方面,就是現在的小牛犇騰估值已經到了百億之多。
前不久,弟弟打車宣佈獲得超過7億美元D輪融資,由淡馬錫、DST、企鵝主導投資。傳言稱該輪融資弟弟打車估值約35億美元,摺合華夏幣214.2億。
此時的弟弟打車,主要還是做市場。
從2012年6月創立至今,弟弟打車註冊使用者過億、覆蓋城市超過300個、註冊司機超過百萬、日高峰訂單突破520萬單。
資料很漂亮,但都是拿錢砸出來的。
今年的財報還沒出來,但是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營收超過六十億的情況下,弟弟打車淨虧損依舊高達四十二億以上。
賺的錢都砸進去,還要再添四十億。
一年燒一百億。
資本市場的瘋狂是無法用常理去推斷的。
新小牛犇騰的估值在百億以上很正常,而之所以沒能更高,並不是這份資產不行,大家都看不上。
而是新公司根本就沒對外融資。
完全就是錢宸強勢接手,他要求怎麼估值就怎麼估值,他說小牛犇騰只值十五億,前董事長李茗的家人們急著逃跑,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建寅是不想退股,他們已經等到了現在,一旦錢宸入場,這個公司的前途可想而知,但是他們不想退也得退。
如果不是錢宸必須要保證小牛犇騰股份制公司的屬性,可能會把董事會清空。
然後是小牛犇騰吞食中宸。
這個也是他們自己內部的消化,真要是涉及外部資本,這個估值肯定會朝兩百億以上去飆升。
寧海被稀釋,其他人也同樣被稀釋。
但是稀釋了也很開心,因為手裡的份額雖然少了,但是也更值錢了。
等到公司上市,個個都會成為千萬富翁。
所以,寧海毫不猶豫的就猛點頭:“真的可以考慮考慮,沒有百分之五也無所謂,大不了我把我的壞孩子影業也並進去。”
他的電影工作室,在2012年的時候以影業身份正式亮相,全方位實現平臺化轉型,比肩專業化產業模式。
真要是估值的話,壞孩子影業也能值幾個億。
這才是寧海所有的家底。
“學校是焦鬱機構,MORE是徐建的,東宸現在已經只是單純的慈善機構,我唯一能左右的就只有西辰,那是我和安茜的夫妻店,沒可能讓你們拿去折騰的,所以就現在這麼著吧。”錢宸接過別人遞過來的烤串,還不忘道了一聲謝。
“我不介意的!”徐建湊過來。
他在中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股東,錢宸原本只打算給導演股份,這眼瞅都要上市了,乾脆也拉了徐建和孫魁健一把。
但是如果把MORE也並進中宸,他絕對能夠成為排名前幾的大股東。
MORE已經是鍋內最大的特效公司。
當然,MORE的估值也不會太高,近幾年來,好萊塢視效行業的不景氣像病毒一樣持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