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電影這個事,誰也不想賠錢啊。”有資本代表艱澀的解釋說道。
很明顯,他們就幹過這樣的事。
恰爛錢也未必就一定賠,有的時候賺的反而很輕鬆,反正觀眾沒走進電影院之前又不知道拍了什麼。
只要營銷到位,把情懷拉滿,能騙一個是一個。
至於觀眾反應過來之後就不看了,那也不用擔心,搞這種電影本來就是一錘子買賣,首周票房撈足了,誰特麼還管後續的問題。
有的電影,甚至光賺個首日票房就滿足了。
成本什麼的可以誇大,兩百萬製作,一千八百萬宣發,然後吹成一個億。
兩百萬是屎,一千八百萬是把屎裹一個巧克力脆皮。
“在座的都是行家,是不是故意拍爛片,這事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大家都想要拍出好電影賺大錢,可偏偏有些人不顧長遠利益搞亂這個市場,你們說,你們不覺得委屈嗎?”
委屈!
肯定委屈,華姨和影皇都快委屈哭了。
如果沒有那個破《冰封俠》,《一個人的武林》現在的票房會更好,如果能夠破十億票房,那簡直一飛沖天。
尤其是華姨,不需要超過周星星,只要有一部超過十億票房的電影,周星星那邊的負面影響就一掃而空了。
當然,他也該反省一下他們華姨拍的那些爛片,在座的各家多多少少都有拍過。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主要是因為沒那麼多優質專案,優質專案不容易碰到。
票房過億的電影一年下來就那麼幾十部,其中虧錢的還得佔一大半。
這麼多家電影公司,分下來的話一家都不能輪到一個。
而且,投資有風險,優質專案沒那麼好判斷,有些看著很優質,可就是沒啥票房,這就是走眼了,這是爆冷。
就算沒有優質專案,你都不能不投。
這麼多的員工,有的甚至還是上市公司,一旦停滯下來,那就要等著倒閉了。
必須要動起來。
哪怕沒那麼優質的專案,也得出手,少賺也是賺。
上市公司一年下來沒有任何動靜,你跟股民說我在等機會,我要博個大的,人家能把你的股票全給拋光光。
錢宸說誰拍爛片就封殺誰的提議,就怪強人所難。
然而,他也說了。
是明顯為了恰爛錢而拍爛片,或者為了洗金幣拍爛片,甚至單純的為了坑出品方而弄的專案。
這些封殺起來就沒什麼壓力了。
再說了,是不是爛片,這個尺度很不好把握,必須得經過討論來決定。
誰來討論呢。
讓觀眾來討論嗎,別傻了,人家觀眾一天到晚九九六,一個月大半的收入都用來還房貸,哪來的時間和精力討論這種毫不相干的問題。
當然是由他們這些資本大佬來認定。
只要我們說你是爛片,是故意拍的爛片,那我們就有理由打壓你。
權力讓人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