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六章 喜極而泣 樂極生悲

郭一凡想過情況危機,可也想不到這種地步,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儘管他把大部分賺來的錢都投進這個小區,又加班加點,還是望塵莫及。

實在沒轍,郭老爺出了一計,招工,工錢日結,包吃包住。

然後小區變成了學生宿舍,每個房間都是床鋪,上中下三層,好似火車車廂。

招來的工人又加班加點開始蓋房子,不過蓋的都是大房子,總不能讓流民夜宿街頭田間,風吹雨淋。

郭家倉庫不多,但郭家糧食真多,每天開設粥棚,煮的都是紅薯粥,這是郭一凡把大部分紅薯都收集過來了。

土豆是沒有免費的,做工才能吃到,好在郭一凡儲物戒裡好幾船的大豆,把菜也給解決了。

趙士郎帶著全家老小,也在逃災,糧食倒也有點,只是家裡房屋全塌,沒法再住,柴禾缺失,糧價大漲,不逃只能凍餓而死。

父母都凍死了,夫妻倆帶著三個營養不良全身浮腫的孩子,兩男一女,混在逃災的隊伍裡,一路向南,終於活著來到京師。

本是儒士的他,也算是出自書香門第,這才剛考上秀才,就迎來了大災,喃喃著天不由人,為之奈何。

在喝了一碗郭家施捨的紅薯粥後,才漸漸暖和了身子,恢復了意志,在家人面前必須表現的堅強,才能給他們希望。

看到不少人去看牆上貼的招工告示,他毛遂自薦,為眾人朗讀,畢竟是秀才,識字也是優勢。

還沒讀幾個字,就喜極而泣,念不下去了。

這是絕望中看到了新生。

把郭一凡三個字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告示:為解民憂,郭家招收大量勞工,提供食宿,按天結薪,有意前往城外新明小區報名。郭一凡。

當天,趙士郎就帶著家人去報了名,領到了宿舍的鑰匙,因為他和長子都能出力,妻子也能幫廚,一家五口都能住上樓房。也因為他是秀才,能段文識字,還被安排了管事的職務,日薪兩百文。

像這樣的家庭還蠻多,雖然只能擠在一個宿舍,但好歹遮風擋雨,不至於太冷,何況郭家還提供了蜂窩煤,燒水取暖兩不誤。

人多力量大,嚴寒也擋不住這些想活下去的災民的心。

磚瓦廠、水泥廠、鋼鐵廠、玻璃坊,都迎來了不少工人,三班倒的機制,歇人不歇爐,產量翻三番。

蓋房子的辛苦點,郭家雖然提供了很厚的棉衣棉褲還有沒見過的毛衣,但還是鼻涕直流,所以改成了五班倒,附件還設了鍋爐房,專門提供熱水,休息處也佈滿了煤爐。

到目前為止,來京的流民在郭家的幫助下,未死一人。

當然朝廷也沒有不管,國庫也撥款不少,為缺乏勞力的人提供了保障。

而這一切,老闆也沒過問過一句,依然沉醉在修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