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在歸化城待了好幾天,因為要忙的事情多,這讓商人們開心了一陣,畢竟商務活動更需要時間。
京城到歸化城的商路,郭家每個月都有商隊往來,但玻璃只是賣些小東西,大的如全身鏡還是沒發往這邊,畢竟路遠又不好走,再好的防震都沒用。
這次郭大少儲物戒裡放了很多全身鏡,就是為了來賺富豪們的錢的,歸化城的富豪可不少,特別透過蜂窩煤大賺一筆的人很多,大同運往這裡的蜂窩煤被蒙古韃子又賣到更遠的部落,二道販子往往賺的更多。
當然,生意有下人去做,郭一凡考慮的是大局,比如牛奶並不好喝,特別是要培養人們的習慣不是一時半會的,大明連糖都是稀罕物,有的只是飴糖,白糖都沒。
何況大明的消費水平有限,高消費的產品市場不大,想要改變這一切,還是需要費神的。郭一凡記得,現在甘蔗製糖已經在歐洲流行了,但甘蔗在南方才有,北方只能種甜菜,而此時的甜菜只是蔬菜,並沒有用於製糖。
郭一凡記得18世紀中葉才發現甜菜根中含有蔗糖。19世紀初,世界上第一座甜菜製糖廠在德國建立,法、俄等國相繼發展了甜菜製糖工業。
不過甜菜已經有了,只要人工栽培的好,也可以用於製糖的。等拿下東北,郭一凡要考慮種植甜菜的事,畢竟儲物戒的糖和香精等都是會用完的,牛奶中不加點甜味估計比較難賣。
而且郭一凡沒有種子,還是要去歐洲尋找,一下也急不來,等蒸汽輪船出世,一定要去征服大海,把南方的甘蔗製糖先搞定,再去把甜菜的種子帶回來。
畢竟有了海運,南方到北方也不慢,再說大明要發展,少不了殖民的,郭一凡說過要開疆闢土並不是空話。
好在研究院的進展喜人,這些人只是靠著郭一凡提供的方向,就有如此成就,看來人的智慧和潛能都是無窮的,有時候只是被瑣事牽絆。
老話怎麼說來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郭家在研究院設立了基金,凡立功者必有重賞,要不蒸汽機哪能這麼早問世。
工部的管事們徹夜不眠的鑽研,把蒸汽機完善,可是得到一大筆錢,一下子就擠進富人的行列,一時不知羨慕死多少人。
軍部也不甘落後,把燧發槍,子彈,迫擊炮,手雷等製成,其實就是把火藥和子彈從分開到合在一起,這個問題一解決一下就把熱武器提前了幾百年,為此郭家也給了他們不少金銀,立馬跟蒸汽機這幫人齊平了。
原本這些事都要等到老丈人上位後,再集全國之力來做的,不過方從哲給力,他就把這事給辦了,沒有浪費郭家好吃好喝的供著他,說到底,郭府農家樂也就為他一人設立的。
修整了七天,大軍準備出發,再徵漠北,然後轉東北,再從山海關入京。
沒辦完事的商人都有留個管事繼續操作,郭大少的牛奶廠也還處於選址,蓋廠房的階段,還要從京城運送水泥,鋼筋,磚瓦倒不用,可以就地解決。
大軍整頓的這段時間,郭一凡也沒閒著,讓人把全身鏡銷售出去,又買了大批的羊回來,這東西帶著上路不方便,走的太慢,所以就全宰殺了,放在儲物戒中,隨時都可以變成羊肉湯。
畢竟要為大軍準備糧草,商人們運糧是義務,賺錢是權力,公平的很。其實別人輕鬆的很,都是運送大米、大豆、土豆、紅薯這些主食,郭大少把蔬菜、水果、肉類全包了,畢竟他有個很大的冰箱——儲物戒。
一路向北……
所遇部落要麼投降,要麼剿滅,面對王師,逃是沒用的,除非你去北極,這次朝廷是下了決心的,要一絕北患,不想這麼幹都不行,畢竟實力它不允許。
敵對部落繼續往北逃,神機營依舊一路北上,無非不同之處是一方拖家帶口,拉上全部家當,還要趕著僅存的羊馬,一方閒庭信步,還有商隊供應著吃食,連水果都有。
一個冬天,草原凍死了無數的動物,但狼還活著,它憑著厚厚的毛,和不用捕獵也吃不完的食物,反而因為冷,聚集在一起,還繁殖了不少後代。
當狼群遇到大軍,也只是倉皇而逃,畜生也看得出實力高低,不敢惹只能逃。
天越來越暖和,草原恢復了綠色,原本所有的部落都迎來了好日子,可是因為在大明打了穀草,引來的卻是明軍,過的是逃亡之日。
逃亡當然狼狽,馬兒連低頭吃根草的時間都沒,遠遠望去,一方陣列整齊,步步向前,一方腳不著地,只恨爹孃少生兩條腿,兩方陣營區別十分明顯。
這些都是喀爾喀部落,首領是碩壘烏巴什,他們本就往北走,只是南方草好,多停留了幾日,不想明軍這麼快就殺來了,不得不再次往北,逃回自己的漠北。
其實從16世紀,沙俄已經東侵,與這些當地遊牧民族也保持了不錯的關係,碩壘烏巴什甚至認為,只要往北逃到沙俄的地盤,就可以讓明軍不戰而退了。
想法是好的,可是沒了解大明的實力,別說沙俄了,目前整個世界大明都不放在眼裡,歐洲最先進的還是火繩槍,連燧發槍都沒發明出來,而大明的裝備已經領先很多年了。
你逃我趕,一個月時間,距離不斷縮小,碩壘烏巴什也試圖讓騎兵過來騷擾,以阻擋片刻,讓臣民能不逃的這麼累,可是再多的騎馬也是有去無回,只是聽到炮聲不絕。
都沒看到明軍的火炮,卻能聽到爆炸聲,沒辦法,迫擊炮都沒草高,給他們望遠鏡也很難看到,何況以前的爆炸聲只是為了推動鐵球,而現在是散花彈,直接殺傷。
喀爾喀部落人數不少,萬戶計的,只是一個冬天就去了一小半,老弱病殘根本就熬不過來,馬兒其實剩的也不多,再也捨不得拿出來送死了。
於是換了一招,派人過來談判了。
要麼降,要麼死,談判後就兩個選擇,碩壘烏巴什苦著臉,感覺跑是跑不掉了,使者描述了大明鎧甲後,他就馬上同意投降了。
因為他的鎧甲重達四十斤,而使者描述的明軍鎧甲只有十斤,還刀槍不入,差距實在過大,不投降只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