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心憶者猶忘飢,心忿者猶忘寒,心養者猶忘病,心激者猶忘痛,而藉助這種風水煞氣的演化,脫離殺意,並且掌控殺意,甚至形成一種專以殺戮而證道的武道,便是關外著名的殺戮武道。
而曾經的薛保侯,便是殺戮武道的集大成者。
中軍大帳中,戚籠根據模糊的記憶,開啟了暗道機關,取出了薛保侯一身所修的武道秘籍。
碎鋼手
萬獸殺法
血戰十八掌
魔極烈焰拳
堆骨疊肉千人斬
活肉蒸白骨
乾坤俱滅
……
戚籠津津有味的看著,心血來潮之下,還動手演練一番,比如血戰十八掌,便是一種激血而出,並藉助血意凝成掌勁煞氣,殺人於無行的的功夫。
補空道、拳氣合一的變化中,就有這一層技巧。
戚籠隔空一掌,掌心血光一閃而逝,十丈開外,一面青石磚‘噗’的一聲,表面沒有任何變化,本質卻已粉碎。
戚籠還原薛保侯的拳術,遠比修習閻佛寺的拳術要容易,這倒不是說,薛保侯所學比閻佛寺傳承要低上一檔,而是之前薛保侯容納了半條龍脈,一身武道記憶也烙印在龍脈之中。
戚籠修行拳術,就像是回憶起某件事一般,很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甚至還推成出新,將薛保侯的煉體手段與《骨頭書》五大煉法結合。
橫煉法在煉而不在發,而殺戮武道在發而不在煉,是在原有肉身的前提下,瘋狂榨取肉身潛力,提升殺傷力。
譬如《堆骨疊肉千人斬》,便是藉助骨肉之間的研磨,肉做鞘來骨做刀,把肉身上所有骨頭都磨成鋒利的武器,五指做針、小臂為刀、肩頭做槍,腦袋做攻城錘……
在魔種的作用下,這些往往要幾百、上千個孩童做實驗材料,才能有一兩個完成品的極端武道,對於戚籠來說只是一簇而就,甚至還可以更加極端。
戚籠自認為沒什麼拳術天賦,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刀術天賦倒是很強,而拳術天賦全是龍脈的附贈品,所學拳術也大多是前人產物,唯一煉出的‘蛇形拳、蟒和尚’也不是他獨創的,而是綜合了龍形的變化和與佛意的融合。
而這世上至少有上百種不同風格的蛇形拳。
羅武皇說戚籠是武道天才,那完全是眼瞎。
所以在建立大武行體系前,越要了解不同拳術的演化。
越是積累,他的‘靈感’就越多。
殺戮武道,便是一個上等的武器庫。
而有句老話說的好,你不需要成為巨人,你只要成為站在巨人肩上的那一位就好了。
戚籠還有大殺招‘丹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