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燃燈世尊傳下兩大佛脈,三大弟子繼承古佛遺志,其餘僧人繼承古佛佛理,化淨土,合無心如來,雖手段不同,但其心一也。”
“波旬是大雷音寺怨憎化身,被古佛擊敗、毀去法身,留在此界的唯一原因,便是藉助八難之力逆佛化魔,重修肉身。”
“木叉公為上古菩提木,雖為恩師點化,但一心想超越恩師,坐上古佛之位。”
“大師兄從佛道尋不得解脫,遂入魔道;師弟意圖以殺證佛,終究殺不勝殺。”
“長公主欲繼承初代妖皇遺志,從亂局中找出一條救世之道。”
“是故在師弟看來,大師兄無錯、我無錯、大鳩府無措、長公主無錯,甚至於波旬無錯、木叉公亦無錯,若是強分對錯,那便落了個下乘。”
戚籠道:“這世上道理千千萬,到最後還是用刀來講理的,誰的刀更鋒利,誰便更有道理。”
“師兄說的極對,”殺佛笑道:“無心佛想要收眾生合一入淨土,尚缺古佛三念,所以它來了,波旬要想吸收世間佛子的佛力,重化如來暗面,所以他在暗中算計,而師弟想要以殺證佛,自然持戒刀來此,木叉公想要奪回古佛之位,除了要化盡此界佛性,還要進入福堂,從天地意志中分離出當初的古佛佛性,這須藉助八難之力。”
“所以這一戰終究是會來的,三佛創世不可避免,三佛滅世也避無可避。”
戚籠蛇眼微眯,緩緩道:“既然如此,你又為何讓我去殺木叉公,你是篤定他會贏到最後?”
“不,師兄,它必須贏到最後,世上無佛,眾生才能上彼岸。”
“岸上可未必比河上要太平。”
“終究無風波之厄。”
“那我能有什麼好處?”
“師兄想要什麼好處?”
戚籠抬起蛇頭,思索了片刻,道:“我想要波旬的腦袋。”
殺佛笑意更盛:“未必沒有這個機會!”
“二師兄,古佛三弟子排名未必無因,師兄煉化紅蓮念,必有所得。”
隨著最後一句,殺佛雙手合十,全身化作石像,一點氣息都無了,只剩下最後一點鐘音梵聲微微響起。
“一燈既燃,燈燈具燃,念念不忘,必有佛響。”
莫名的,戚籠腦海裡想到了這麼一句話,這是《大般若火佛涅槃經》的開篇總綱。
而且戚籠也明白了一件事,長公主的死,是一種謀劃,殺佛的死,也是一種謀劃,或許無心佛、木叉公,也在這個謀劃之中,至於還有誰參與,短時間內倒猜不出來。
但是殺佛將遺志交給自己,而長公主必然也有託付之人,這個人很可能跟皇族有關。
想到自己自得到燃燈念開始,或主動、或被動的參與佛門之事——
‘這到底是機緣巧合,還是一切都算計好了,都在那十八層地獄住著的老和尚計劃之中。’
戚籠念頭一閃,紅蓮念、《大自在心經》,便徹底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