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國家還在持續鼓勵生育,各項激勵政策一個接一個出臺。但是如陳一平家這樣的家庭,選擇多生的依舊是少數,隨著社會愈發平穩,人們生育的慾望愈發降低,人口增長速度呈直線下降趨勢。
現在有風聲說,華國高層正在研究新一階段的‘義務教育’,研究當前是否應將‘武科’納入義務教育的內容中,從而實現全民習武、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目標。
只不過全民習武不是易事,耗費太大,後面會因此引發什麼樣的變局,這都是華國高層需要考慮的,魯莽不得。
但不論如何,新紀元初,因‘武道興國’戰略的正確實施,國內武者在這些年終歸還是呈現井噴態勢。
常言道:俠以武犯禁!
政府對武者的管控較為嚴格,不但限制城內私鬥,對兵器的管控尤為看重。
一件好的兵器在一位專業級、資深級武者手中,威力不亞於一挺機關槍。
因此國家一方面在兵器生產的源頭進行控制,控制產量、控制流出。
一方面又在終端進行管控——但凡購買兵器,都要先到轄區所在的派出所備案,拿了批條才可以去購買。購買後,又要拿著發票等相應購買憑證,再到派出所噴塗暗標。
這就是新元21年正式施行的‘兵器實名制度’,至今已有百年。
“兵器實名,不允許外借。一旦丟失,立馬就要向派出所報備。”
“國家在這方面管控的很嚴,別存僥倖,只要出事就不是小事。”
馮楚跟陳一平走在路上,在跟他講一些武者需要知道的常識。
管制兵器。
兵器實名。
外借會怎樣,丟失要如何。
這些都得知道。
每年在這方面因為犯迷糊而被抓起來的不在少數。
陳一平認真聽著,用心記下。
二人走在街上。
現在是早上八點多,正是上班高峰期,街上不少騎著腳踏車的上班族。
新紀元的華國相較於舊紀元,無論是人文還是科學,處處都充斥著不同,甚至可以稱之為畸形。
比如復古的有線電車取代了舊紀元的公交車。
又比如舊紀元隨處可見的電瓶車、摩托車,已經完全消失在大街小巷。
這是一眼就能看到的。
還有那些看不到,比如各大工廠、各種大型裝置,甚至包括動車、地鐵等等,有的消失,有的同樣走復古風。如高鐵、動車,就倒退回到舊紀元二十世紀時的蒸汽火車。
很少能在新紀元的華國再看到自動化,哪怕半自動化都很少見到。
因此交通、通訊、能源、化工等等領域全都被影響。
民間更偏向於舊紀元民國時期,電車、電報、有線電話、報紙等等,都是標誌。
但也有科技含量高一點的。
比如電視機、電飯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