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實在的,她們在大殿上獻曲獻舞,和大街上賣藝的那些人,似乎也沒什麼區別。
望月以手托腮,嘴角微微上揚。
也都是被一群人圍著,表演給人看,還指望著看的人能多賞幾個銅板。
秦意如去後殿換了身舞服,輕挪蓮步,行至大殿中央。
這顯然是精心編排過的,珺瑤郡主撫著古琴琴絃,指腹輕撩,宮商角徵羽之聲便如山間清泉一般,從弦間湧出。
水袖一甩,或直或曲,亦剛亦柔,隨琴聲漸起波瀾。
人群中隱約有讚賞之聲。
聽著古琴撥絃摩挲之聲,望月總會想起鮫人織綃時,絲線於織機間摩擦的聲音,還有織機運作時一聲聲吱呀呀的響。
那鮫綃就如水波流淌,從織機另一頭傾瀉到地面。
琴聲罷,水袖落,秦意如足尖點地,兩人共同向鳳位屈膝行禮。
周邊不斷傳來讚許之聲,秦意如呼吸略重,和珺瑤郡主相視一笑。
“好,甚好。”
皇后毫不吝嗇地稱讚她們。
“這一琴一舞,樂坊的人都比不上你們。”
玉嬤嬤趁著皇后高興,趕緊說道:“奴婢才學拙劣,可也能聽出來一些,郡主琴技不輸伯牙,只可惜沒有號鐘相配,總是少了些什麼。”
珺瑤郡主用的琴,只是樂坊琴姬的普通七絃古琴,並非名家所出。
“本宮記得宮中有一把瑤琴,相傳為伏羲氏親手所制,琴面鑲玉描金,貴不可言。好女配好琴,這把琴,便賞給珺瑤了。”
珺瑤郡主大喜:“謝皇后娘娘!”
“意如的舞技也是可圈可點,本宮瞧你們兩個姐妹情深,便上來和珺瑤同席吧。”
一曲一舞,就得了兩個這麼大的恩典,其他有些書畫技藝的官家小姐也有些坐不住了。
趙元珍搖著扇子,坐得端正,暗地裡給旁邊座位的人使了個眼色。
那人會意,有些大聲地對身邊的駱琴簫道:
“駱小姐的母親似乎是歌女出身,彈的一手好琵琶,想必駱小姐也得了母親的真傳吧,不如趁此機會向皇后娘娘獻上一曲?”
聲音大到望月都能聽得見。
其他人也注意到駱琴簫,紛紛看著她。
“臣女…臣女今日出門未帶琵琶……想必……”
“這有什麼,方才珺瑤郡主還不是用了樂姬的琴,照樣彈了一手好曲子。”
“莫不是,駱小姐不願為皇后娘娘獻曲吧。”
“並非是這樣,是……”駱琴簫還想解釋,卻又被打斷。
“不過獻曲一首而已,駱小姐是有多不情願啊?”另一位官家小姐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