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能重新動彈的時候,白離聞到了藥香味,有什麼苦澀的東西被灌進嘴裡,他有些忍無可忍。
奈何身體還在沉睡,他只能強忍住,等到重新睜開眼時,嘴裡的苦澀味道還是揮之不去。
“醒了?”此時有一人站在床邊。
“你是……嘔……”那味道實在有些太難聞,白離起床後第一反應就是作嘔。
雖然不是真的要吐出來,但覺得肺腑裡都沁一股酸苦味。
此人穿著灰色的袍子,衣著打扮一看就知道是有獨家秘方的老中醫了,只是見到白離一副乾嘔的表情,無語了片刻:“鎮撫使大人,見到別人的臉一張嘴就要吐,實在是很不禮貌啊。”
“我也不想,但你在藥里加了什麼,怎麼一股子臭襪子味……”
“三十年的吳地烏參是這樣的氣味,如果味道散了,藥力也會衰退,對內傷調節很有好處,你現在應該不覺得胸悶氣喘了吧。”
白離緩了口氣,嘗試運氣,他點頭:“的確,之前交手的損傷幾乎恢復了。”
“大人年輕,體魄比較強,恢復的很快,還是儘可能多照拂身體,別給自己留下太多內傷和暗傷……腿斷了的外傷好治,斷了的骨頭長回來會更堅韌,但內傷可就麻煩了。”
“我也不想……”白離重新看了眼對方:“你是這裡的醫生?”
“不是醫生,是醫師。”中醫打扮的中年人道:“這裡是姑蘇濟世堂,是華某開的醫館。”
“姑蘇?”白離坐起身,看了眼自己的左腿,已經被白布纏住:“謝謝大夫救治,未請教?”
“應該的,我名華重,姑蘇一醫者,世代皆傳醫學,太公遷至此地,不算太久,但已有一百八十年了。”
“久仰大名。”白離抱拳。
“大人不用這麼拘謹,有沒有名,我心底還是有數的。”華重笑道:“論名氣,我們可比不過某些福醫。”
所謂福醫,指的是一些沒本事,但運氣好的醫生,這個詞彙首次出現於唐代《太平廣記》。
這裡面《玉堂閒話》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案例——長安完盛日,有一家於西市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亦不閒方脈,無問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千種之疾,入口而愈。常於寬宅中,置大鍋鑊,日夜銼斫煎煮,給之不暇。人無遠近,皆來取之,門市駢羅,喧闐京國,至有齎金守門,五七日間,未獲給付者,獲利甚極……近年,鄴都有張福醫者亦然,積貨甚廣,以此有名,為番王挈歸塞外矣。
簡單來說,醫術水平高低不重要,甚至懂不懂藥理也不重要,賣出去的藥方是什麼也不重要,只要賣出去了,把人治好了,莫名其妙的提高了治癒率,別人都認為這醫生有福氣,於是爭先恐後的前來購買……甚至可能對方賣的根本不是藥,而是一碗普通的雞湯。
這些人皆為醫術不甚高明,但是運氣奇佳之屬,求醫者認為能借此沾光,以其運氣而非醫術治療自己。
當然也跟古代醫生水平參差不齊有關,市井之中的治癒率不到百分之五十,還是有記載有名醫的情況下。
沒記載的情況下,或許治癒率更低,大多人得了病不去看就待家裡熬過去或者等死,也就這麼個道理。
很多人看病也是死,不看也是死。
可眼前的華重是不是福醫?不用猜也知道。
白離看了眼自己的左腳被綁著模板,用白布纏好,他心底就明白對方絕對深諳藥理,而且……
“有品級的醫者絕非福醫可比較的。”他說的是方術士中的七品醫師。
華重笑著,不承認也不否認,他只是說:“醫術高低又不是拿來炫耀的,能治病救人即可。”
白離點頭,不再追究這些細枝末節,問:“是誰發現了我,把我送來的?”